废铜行业如何做 废铜行业现状及机会分析
铜的再生率极高,无论经过多少次回收、精炼之后,铜总能保持它固有的属性,质量不会受到丝毫损害。再生铜质量上与新生铜无异。铜固有的高价值和可回收性,使其成为顶级可回收材料,是回收利用率最高的金属之一。
铜是宝贵的地球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房地产、家电、消费电子信息和汽车业的铜消费量不断上升。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每年的铜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1%左右。但我国并非铜矿产的资源大国,铜的储量占全球的5%,且不是铜精矿产量大国。
全球铜矿资源探明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北美洲。显然,仅靠自身的力量,中国无论如何也无法用5%的资源维持21%的消费,铜产量无法满足铜消费需求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依靠大量进口铜精矿来满足冶炼产能的需求,我国的铜工业就会受制于人,缓解这一矛盾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积极利用废铜资源实现铜的可持续发展。废铜的回收利用对于铜产品市场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年回收废铜约60、70万吨,进口400万吨。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国内再生资源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我国废铜供应进口量大幅度减少,这也是由于我国废铜利用率逐渐提高所造成的。冶炼厂使用废铜也同时缓解了铜矿石供给压力。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6年中国废铜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分析
我国废铜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结构;以废铜直接利用为主、精炼电铜为辅的产业结构;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重点的产业格局,也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到加工利用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并出现了如浙江台州、宁波、广东南海、清远、天津静海等以进口废料为主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以国内回收为主的废杂金属集散地。
由于废铜进口受到了极大限制,加上近年来随着国内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铜精矿进口量和国内精炼铜产量都大幅上升,精铜消费逐步挤压废铜空间。2020年我国精炼铜产量达到1002.5万吨,同比增长2.5%,无论在冶炼端还是加工端,废铜消费的比重都有所下滑。
中国在废铜供应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就是废铜分类标准以及质量方面差距,伴随我国工业化速度加快,废铜回收、贸易以及再利用产业一定会有较大变化。
国内废铜回收产业目前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利用废铜生产铜材及黄铜制品分布在宁波、台州等地,广东地区主要对进口废料进行拆解、分类以及销售废铜原料,分布在佛山、清远;华北地区则利用废铜生产电线电缆产品,分布在天津、东营、青岛等地。回收来的废铜根据其状态可分别流向加工端和冶炼端。其中,不需要精炼处理的可直接用于铜材生产的主要为废电线电缆和黄铜棒两类。废电线电缆品位可达98%,主要为国产废铜;黄铜棒品位约65%,主要为进口黄杂铜。其余废铜作为铜精矿替代品经过精炼后产出阴极铜。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6年中国废铜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