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需求旺盛
自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一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保费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相应的创新机制、模式和产品也不断推出。
根据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至815亿元,成为了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此之前的6年间,自2014年新“国十条”明确促进保险在支农惠农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开始,农险保费增速每年都保持在20%左右。去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为965.18亿元,同比增长18.4%,为1.8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共计4.78万亿元;中央财政拨付保费补贴333.45亿元,同比增长16.8%。
农险需求为何会上涨?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三产融合带来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及农业生产质量和绿色生产要求的提高,农业投入增速加快、资产规模加大,农业生产者对安全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和扩大生产的客观趋势也可能让信息不对称的小农户积累较高的市场风险,再加上政策作用不确定性的加大,农险必然从各个层面承担更多需求。
农业保险的需求是双向的。从政府方面来讲,政府需要一种更好的途径来解决受灾农户因灾返贫的现象,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保险公司帮助政府设计风险评估和理赔机制并管理风险基金,提供管理资源。这种方式比政府直接给农户补贴更加科学。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农村保险消费能力正在逐步得到培育和壮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研究和投入,引起了各家保险公司的重视。在当前情势下双方都出于主动的地位,积极性高,更能促进此工作的顺利实施。
农业保险行业分析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经营模式还是将业务委托给商业性保险公司来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运作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相对比较粗放。业内普遍认为,这将利好农险市场发展。未来,农业保险发展趋势也将由过去的小众财险业务向“大农险”转变。以“三大主粮作物+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两条主线相辅发展。
在2021“三农”保险发展论坛上,共同讨论对保险定价精准化。农险应当更多用于化解通过经营可预测的风险,而更多风险应当通过再保险、农险大灾基金以及加强与政府救灾体系协同等方式,共同进行风险分担。这一共识的形成将更有助于农险定价的精准化和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
随着农业产业升级,农业风险分散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同时,还面临“扩面、增品、提标”的任务,财政保费补贴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因而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加以解决,农业保险需要逐步从政策性为主向商业性为主过渡,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降本增效,为商业化经营奠定基础;二是要关注农业生产新模式带来的新风险,如设施农业、立体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风险;三是要大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逐步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经营。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5年中国农业保险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