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各国、各组织对生物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圈定的范围很不统一,甚至不同人的观点也常常大相径庭。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由于健康状况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而恶化,老年人更容易患慢性疾病和重症疾病导致对医疗产品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癌症发病例不断上升,中国前十大癌症的新发病例由2015年的约3.0百万例增加至2020年的3.6百万例。患者对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等创新疗法的需求不断增长。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个人对医疗保健产品及服务的支付能力,中国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及生活质量,更愿意为健康支出,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成为驱动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的先行力量。未来十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中产阶级的壮大,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分析
生物制药的上游制药基础主要是由原材料、制药设备以及生物技术构成,其中,原材料主要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生物制药设备主要有生物反应器、培养基、灭菌设备、冷冻机等,其中生物反应器为生物制药最核心且最关键的设备。产业链中游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环节,生物制药的产品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蛋白、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下游流通消费层主要是医药的销售和消费。生物医药外包服务CRO、CMO和CSO涉及生物制药产业链中下游。
2020年与生物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大约有6个。同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
截至2020年12月30日,中国医药生物行业上市企业市值排行榜上共11家企业超1000亿元,两家企业市值在5000亿元以上。其中恒瑞医药列医药生物行业第一位,市值达到6008.85亿元;迈瑞医疗排名第二,市值为5082.32亿元;药明康德排名第三,市值3177.28亿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还有:爱尔眼科、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片仔癀、云南白药、泰格医药、康泰生物。
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化趋势明显
健康中国2030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大健康产业时代的真正来临,产业从传统生物医药产业的原料药、医疗器械、流通、医疗服务等环节拓展到覆盖“医、康、养、健、药”五大细分领域。
创新小型化,服务规模化。 随着MAH试点、医改深化、36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重磅政策的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流通环节的管控越来越严,如何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并基于规模效应提升研发、生产、流通服务能力并降低边际成本,将面临新的挑战。借鉴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径,可以看出跨国药企早期通过创新快速占领市场,中后期通过资本方式整合行业创新资源,并深耕公司临床能力、生产能力、渠道开拓及把控能力。
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及国家相关政策可以判断,未来几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在CRO、CMO、CSO领域将逐渐出现巨头型企业,并且目前国内发展较为靠前的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方式正快速跑马圈地。另外由政府或园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在摸索企业负责源头创新,园区配备相应服务机构(目前主要是CRO、CMO2017年开始快速出现),让科学家专注于早期研发环节,通过规模化的服务平台加速创新进程。如苏州BioBAY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如技术服务、供应链服务等。
上海发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白皮书》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将显著提升,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
“十三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有1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首次上市1类新药共14个。龙头和骨干企业快速成长,规模以上的医药工业企业总数从284家增加到409家,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从150家增加到228家,35家企业上市位于全国前列。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10000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推出可用空间累计26000亩,建成6个百亿级产业园区;“十四五”期间,国产1类创新药品和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累计分别达到15个和35个;新增上市企业25家。
想要了解更多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中国抗前列腺增生药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