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肉质根为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人参的茎、叶、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可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酒、茶、晶、膏等商品。人参栽培是农民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能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税金和利润。
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由于任何植物的离体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仍具有合成药物成分的能力,可通过调节培养条件有效地提高其含量和质量,并且具有低农残、低重金属含量等特点。野山参组织培养物或许可以作为野山参的替代物,以进一步开发食品和日化产品。我国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工业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
人参行业产业链分析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人参市场发展调查及竞争格局分析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人参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人参种植业,主体为参农及人参种植企业;中游为人参加工企业,主要包括人参初加工企业及人参深加工企业;行业下游为人参的流通与销售,主要包括中药企业、人参产品消费者两大类,其中中药企业将人参作为药品原材料,消费者则直接使用各类人参用品,包括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
目前,中国有近2万家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的涉参企业,但却是典型的小而散,没有一家大型、著名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以致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只能依附于韩国等外资企业或强势品牌。虽然中国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是,中国人参总产值却只占世界人参总产值的很小一部分。中国人参的产量与产值相差十多倍。如此现实,便形成了中国人参“高生产量、高出口量,相对低产值”的格局。目前,中国人参出口到韩国,经过加工后售价是进价的十倍以上。
由于野山参生长周期长,同时受地域性影响,参企和林企各自为战,不能有效合作,造成了规模小,产量低,管理手段落后等现状。林下种植人参是人参产业化的一个必经之路,但目前种植环节的现状是参农在自家承包的山林里小规模零散种植,管理粗放,基本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没有品牌,在市场定价权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人参发展前景分析
人参具有诸多重要临床功效,并经过了几千年中医临床实践的考验。而现代研究还不足以对人参是“百草之王”给予理论上的支持。对人参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的诠释是人参现代研究重中之重的任务。只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才能正本清源,用现代研究结果科学地指导临床应用,才能发现人参的特异性,开发出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否则只靠法规和市场行为将人参做到千亿规模是不现实之举,人参在临床上也不可能更科学地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未来人参研究应该避免“范围广、深度浅”的发展模式,抓住传统特色,突破若干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改变尴尬局面,为其他大品种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提供经验。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人参市场发展调查及竞争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