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定量指标测算和相关部门共同评估,拟将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重庆市九龙坡区、陕西省西安市等10个城市(按所在省份排序),作为2021年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的表扬激励推荐城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现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22年3月15日至3月19日。公示期内,对公示地市有异议的单位和个人,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书面反映。
养老院建设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
有关机构预测,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质量明显改善、结构更加合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
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示范行动,继续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
老龄产业长期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首先是重视不够。养老体系一直都是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但直到从2004年以后才开始重视,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其次是投入不足。国家已制定过三个老龄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但每个规划中都没有规定资金投入机制,“老有所养”始终没有进入操作化层面,以至规划中的具体目标难以落实。更重要的是,思路没有开放,没有找准制度建设的路径。老龄产业的巨大需求,需要社会力量的全力关注和积极参与,但是政策设计却不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来,各类规划基本没有真正市场化的老龄产业,没有老龄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几乎没有民间资本投入和供给。
养老供给短缺的改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短期内改善居家养老现状,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培养养老服务和护理人员,引进比较先进的服务和护理理念,包括配套的服务设施,推动居家养老方式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第二,增加公共养老服务的供给,逐渐加大对“未富先老”的老龄群体的覆盖面。第三,支持老龄产业的社会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目前老龄事业中政府行为和事业性占较大成分的状况,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化、产业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满足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
想要了解更多养老院建设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养老院建设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