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方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物流市场竞争加剧,第三方物流已无法满足物流整合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第四方物流模式脱颖而出。第四方物流核心功能包括信息发布、合同签订、交易匹配、信用评价以及支付结算等,相关企业模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为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演化、由行政性物流信息平台演化、由物流枢纽信息平台演化以及由行业物流信息化平台演化。
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98.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2018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与同期GDP相比,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已连续多年低于GDP增速。2020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物流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与2019年基本持平。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与2019年基本持平。2020年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比2019年增长2.2%。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34.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4%,增速比2020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6.6%。从累计数据来看,物流需求规模超过230万亿且年内均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显示2021年以来物流需求总体保持恢复态势,规模及增速均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从环比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三季度分别比上半年、二季度回落4.3和3.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物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从年内情况看,物流市场规模、增速均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两年年均增速保持8-10%的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5.0%,增速较上半年明显回落。从长期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略高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2021全年物流需求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全年增长在10%左右。
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成都、郑州、南京。前十强中,中西部城市占据四席,反映出“双循环”新格局下内陆地区的物流势能提升,带动一批对内对外双开放的物流枢纽崛起,在区域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区域物流格局正进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为核心的“五极”时代,五个城市顶点构成的“钻石结构”串联中国物流体系。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我国物流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第四方物流及其背后产业平台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行业、企业本身创造的税收、就业等,更在于平台所支撑和促进区域内各相关产业产生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有力推动经济较快增长。
想要了解更多第四方物流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6年中国第四方物流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