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行业市场调研
我国不仅是羊绒资源大国,而且也是生产大国(生产能力约占总量的60%),羊绒制品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产品数量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使我国羊绒制品在国家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目前羊绒产量大约在2万余吨。中国产约1.8吨,占总产量的80%以上,年出口无毛绒3000多吨,约占羊绒贸易量的60%。
目前,我国羊绒产品种类已经由无毛绒进展到羊绒纱、羊绒衫,从针织物制品进展到梭织制品和圆机一次性成衣;产品结构由粗纺、纯纺延伸到精纺和多元混纺化纤织物;产品技术含量逐步提升,羊绒产品向高支精纺、轻薄型四季工作装转变。羊绒制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稳步提高、产品出口创汇逐年增加。我国在拥有羊绒资源优势的同时已经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
由于羊绒生产的资源优势,中国除国内生产的羊绒大部分在中国本土整理外,每年从蒙古等国进口的3000吨羊绒也在中国整理。目前在中国本土,集中了全93%的羊绒原材料,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出口量的80%。据统计,中国羊绒及其制品。较前几年相比,原绒进口比例下降,羊绒制品出口增加。
羊绒产业是我国在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具有得益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原材料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本优势、政府政策优势等进展优势。各种经济成分、规模并存,企业生产地分布和品牌区域也发生了庞大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进展,中国现有2600多家羊绒整理企业,已经形成了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北清河和宁夏灵武、同心等几大羊绒整理基地,整理的无毛绒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羊绒行业竞争格局
羊绒作为珍贵的纺织原料,产量稀少,仅占世界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将纤细、柔软和轻暖三个特点融为一体,可以制作具有特殊风格的高档轻纺产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羊绒制品需求迅速增加,羊绒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代表性的羊绒品牌主要有鄂尔多斯羊绒、恒源祥、雪莲、圣雪绒、海尔曼斯等。
羊绒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中国羊绒业品牌形成了四个各有特色的板块,此外,中国羊绒品牌还分布于北京、上海、新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西藏、辽宁、河北、山西等省市。
虽然近年来我国羊绒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羊绒无论产品形态、市场形态,还是目前呈现出的发展远景,都呈现出“单调、灰色”的特点。
“单”与“灰”不但一针见血地描述出了羊绒不容乐观的行业现状,而且也正是羊绒“品牌发展模式”的缺陷和症结所在。
我国羊绒行业从目前终端肉搏的态势进入品牌崛起阶段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众多的行业人士也一致认为羊绒的品牌力建设是当今羊绒业的必然之路,也是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突破目前的行业困局,就必须打破“单”、“灰”的束缚,快速进入“多彩革命”的时代。
想要了解更多羊绒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版羊绒项目商业计划书》。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蚕丝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