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省钱又环保?
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取代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对阻止气候变化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影响至关重要。但这种转变发生的速度不够快,不足以阻止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注入了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还必须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并永久封存。风能本质上是间歇性的。对能源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当风力发电能力大于需求时,生产就会减少,可以使用的电力就会流失。未使用的电力可用来清除空气中的碳并将其封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主动式直接空气捕集厂通过使用废热和可再生能源来做到这一点,类似的过程也可以在海上风力涡轮机上实现。
新建带有直接空气捕捉能力的风电场既可向电网输送可再生能源,又可为碳捕获和储存提供多余的电力,从而优化这一大规模投资,实现直接的气候效益。
根据美国历史上的弃风率,随着海上风力发电厂的扩建以实现这一目标,预计每年将有825兆瓦时的电力盈余。假定直接空气捕获的效率继续提高并达到商业目标,这些多余的能源可用于每年捕获和储存超过50万吨二氧化碳。这是在系统只使用会导致浪费的多余能源的情况下。如果系统使用更多风能,其碳捕获和储存潜力会增加。
2022年海上风电市场预测
在业内,2022年被称为“中国海上风电平价元年”。因为期望中的平价缓冲期并未到来,大多数企业仍将面临艰难的过渡期;度电价格“腰斩”,使得国内海上风电市场进入了以“加速降本增效”为主题的全新竞争阶段。
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风电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而伴随陆地资源开发逐渐接近饱和,海上风电将成为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绝对重点。数据显示,2021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达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2.29%,是此前累计建成总规模的1.8倍。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306万千瓦。截至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超越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拥有超过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背景下,顶层设计明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四大海上风电基地,都为国内的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产业,打开了想象空间。
为进一步开发海上风能潜力,我国多地近期陆续发布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消息。广东省能源局近期启动粤西、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前期工作;福建省漳州市提出5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大基地开发方案;山东省也将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千亿级山东半岛海洋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据预计:2021-2030年,全球将累计新增逾235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至2030年累计装机量将超过270吉瓦。2022至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复合年均增长率将接近30%。
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将长期领跑
中国的海上风电开发规模与增速将长期领跑,抢装大潮带来了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迅速扩容,强劲推动了本土产业链的扩展和升级。然而,中国海上风电业不可能再次踏入同样的时间之河。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周期,国内与全球的海上风电市场空间、规划布局与政策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新能源产业的成熟之路。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2版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可行性专项研究及投资价值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