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调酒行业分析
2012年,中国预调酒行业开始起量,随后行业呈快速发展趋势,2014年行业销量增速达到140%,达到增速的峰值。
2015年市场的快速扩张吸引了很多厂商加入,造成了市场上产品过剩,库存积压,2016-2017年市场进行调整,市场销量和销售额都有所下降。2016年百润已经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但自身经营水平也进入瓶颈期,营收同比下降60.64%,百润开始积极调整自身经营战略,适应全新的消费场景和需求。预调酒行业进入瓶颈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第一,国内预调酒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预调酒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年轻一代,对新事物、新口味、新品种的消费需求旺盛,但在近年来,我国预调酒产品优化、升级、创新方面滞后,市面上存在大量同款产品类型,导致消费者新鲜感消费,遂减少消费需求;第二,预调酒市场的扩张速度过快,在尚未稳定市场的情况下迅速下沉,导致市场供应速度远高于消费需求;第三,行业内部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市场竞争较为混乱。在此情况下,我国预调酒行业迈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
2016年后百润重新调整思路,重塑消费场景,持续推出高品质的新产品,逐步占领消费者心智,同时伴随着市场上众多竞争对手的陆续退出,国内预调酒市场有所回暖。2019年预调酒总销量同比增速6.2%,比上年提升5.8%,销售额同比增速4.9%,市场规模实现了2016年以来的首次增长。2020年预调酒市场实现销量2.92万千升,同增13.5%,实现销售额51.34亿元,同增6.7%。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中国预调酒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中国的预调酒行业,从市场容量来看,现在只有30~50万吨。中国的啤酒消费每年大概4000万吨,中国的白酒消费每年大概是在700~800万吨,合在一起应该有5000~6000万吨。而预调酒在整体的酒精饮料消费中的占比还不到1%,如果它能够满足这样一些新兴消费趋势的话,未来行业的增长空间有可能是10倍甚至几十倍。
预调酒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产品的溢价能力主要取决于品牌的影响力。预调酒与白酒一样,复制能力超强,所以其产业未来持续性发展依然需要开拓更加精准的市场,构建独特的品类优势。与其将企业发展赌注压到所谓“百亿市场、千亿市场”之上,不如另辟蹊径,以产品的特色和精确定位来寻求“分一杯羹”。
业内人士认为,预调酒的风格与口味多变,饮用时间与空间也各有不同。进入中国以后,完全可以利用中国白酒香型作为基酒来进行改造。既可以从口味的丰富性,在基酒、辅助调制果汁等层面进行分类,也可以单纯从最终口感、功能方面分类,以此创造更加丰富的品类,达到市场的进一步细分。
预调酒竞争格局分析
2010-2019年,锐澳市占率从12.7%提升至83.9%,单寡头地位显著。根据彭博,2019年预调酒行业CR3为86.8%,其中锐澳市占率83.9%排名第一,冰锐市占率1.9%排名第二,红广场市占率1.0%排名第三。
早年在缺乏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基本被外国品牌所垄断,消费者对品类的认知也大多借助国外产品所建立,国内尚未出现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百加得集团旗下的预调酒品牌冰锐市占率均维持在60%以上,是行业的超级龙头。受益于2013至2015年行业的高景气度,预调酒市场进入了较快的增长,行业涌入了大量新的厂家和公司。此时消费者对预调酒品类的认知仍然不够成熟,2016年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预调酒销售遇冷,大量在行业高景气度时期盲目扎堆的企业因为渠道库存积压、终端动销困难而陆续退出,行业集中度继续向龙头锐澳聚拢。
预调酒行业发展前景
预调酒早期的销售渠道以娱乐场所和大型商场超市为主,该类渠道的售价往往偏高,尤其是娱乐场所,后续随着渠道建设的不断多元化、线下零售渠道的拓展,预调酒整体均价出现合理的小幅下调。为了衡量行业目前的罐化率水平和渠道多元化程度,以行业龙头百润为参考,百润目前的罐装产品营收占比达到7成,线下零售渠道占总收入比例为76.75%,均已处于较高的水平,预计行业整体的罐化率和渠道多元化也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未来产品罐化率的提升和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对于整体行业均价的影响力或将逐步减弱。
想要了解更多预调酒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中国预调酒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