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绿色金融发展迅猛
2021年,可谓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大年”。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所提供的绿色金融服务,在2021年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人行已正式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已将绿色贷款纳入宏观审慎评价体系和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抵押品范畴,未来,针对绿色金融国家将出台差异化风险权重,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结果进行多维度的监管运用等一揽子政策也有望加快推出,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激励。此外,转型金融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转型金融是指支持企业产业升级,满足企业从高碳生产到低碳生产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如果绿色金融更多是用于满足增量经济发展,那转型金融更多是用于满足存量经济的转型,与此对应的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贷款等创新产品也将“闪亮登场”。
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1年9月末,中国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7亿吨。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4.7%。与上文数据对比可知,中国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增幅,跑赢全部金融机构6个百分点以上。202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4%。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35万家经营含"碳捕捉""碳封存""碳减排"等相关业务的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企业数量排名第一,超3.6万家,占比10.4%;江苏、山东分别位居二、三位,企业数量分别约3.1万家、2.8万家。
多家银行表态称,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信贷投入。国开行日前提出,到2025年,该行绿色贷款占信贷资产比重将较2020年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绿色贷款占信贷资产比重将达到30%左右。2030年前实现投融资与自身运营碳排放“双达峰”;2060年前实现投融资与自身运营碳排放“双中和”。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十四五”期间,该行将对绿色产业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实现绿色信贷占比逐年上升。同时,中国银行还将加快行业授信结构的调整,加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余额管控,加大对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性改造等绿色项目的授信支持。
绿色金融市场规模预测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入绿色金融行业,预计2025年绿色金融企业达到10.8万家。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走向“实质化”等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加,但是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8.5%,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6万亿元。2021年以后,绿色金融市场需求规模增长率预计在10%以上,到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20万亿元,达到21.1万亿。
2022年“绿色低碳”将成为资本市场明确的主线
有学者称,展望2022年,“绿色低碳”将成为资本市场明确的主线。首先在地产下行拖累经济增长背景下,“双碳”领域有望成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和“稳增长”的重要方向,如已经落地的“绿色再贷款”,未来可能实行的“绿色中期借贷便利”(GMLF)等。其次,积极财政方面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按照中财办的解读主要是在“减污、降碳、新能源等领域”,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具体而言,储能领域、绿电板块、新能源设施对应的新材料等,或将成为真正的政策发力点和投资热点。同时,“双碳”代表的气候问题是中美共识,也是短期内中美关系出现“阶段性缓和”的关键所在,增强了“双碳”政策持续加码的外部驱动力。
想要了解更多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5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P2P借贷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