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涉嫌购买儿童就构成犯罪
近日,孙海洋召回14年丢失的儿子频频登上热搜,买卖孩子对于失去孩子的家庭是痛苦的,法律在严惩拐卖人口犯罪人员外,对于买孩子的家庭又是怎样的态度?他们也是犯罪吗?专家表示,只要涉嫌购买儿童就构成犯罪,但买拐不同罪有很多现实考量。即使对待拐卖儿童如亲生子女,也不能改变其行为的违法性,即便最后亲生父母选择谅解,但这也只是量刑环节从轻处罚的一个考量,不影响定罪。任何犯罪都是有迹可循,任何犯罪也终将难逃法网!
电影《失孤》中的父亲原型郭刚堂说,选择原谅是因为“不希望导致知情者噤声,找到更多孩子比什么都重要,我希望更多知情者能站出来”。
买卖儿童判什么罪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拐卖儿童罪的起刑为五年,最高可判处死刑。该罪需要看具体案件的具体情节来确定基准刑,还要看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最终确定所判处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拐卖儿童犯罪应该买卖同刑吗?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看到拐卖者被绳之以法,似乎很少听说收买者被追究刑责。这一方面与我国立法调整有关,根据1997年刑法,收买者不虐待也不阻碍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近年来,国家在刑罚层面也表达了严惩收买被拐卖儿童行为的鲜明态度。2012年,最高法曾公布三起买卖儿童犯罪典型案例,在彭成坤、孟凡俊收买被拐卖儿童案中,二人没有虐待或阻碍解救的行为,仍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拐卖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往往会连带侵害比收买行为更多的法益,而收买者的人身危险性又通常低于拐卖者。如果对买卖行为一概而论,将损害刑罚体系的严密性。
助力法律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居民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起到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关于促进消费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居民消费,尤其线上消费的支持将持续鼓励和扶持,有利于行业内的参与方持续创新和发展。
互联网+法律行业服务平台对于法律服务行业的推进值得肯定,于当事人而言,法律服务变得相对透明。于律师而言,对案件的筛选有了更多可能性。以前当事人只能通过广告或朋友介绍找律师,现在通过互联网降低了沟通成本。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升级,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消费者已经不简单满足于产品购买本身,而对产品购买的整个过程中的消费体验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新技术的涌现将催生各种新型消费业态,增加品牌方和消费者之间的触点,专业化的分工下将增加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
抓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害,紧密结合和反映当地实际, 推动地方改革开放相关工作。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围绕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的立法明显增多。
北京、江西制定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发展、地方金融监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条例;黑龙江、河南、四川、陕西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或修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批地方立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显著。
想了解更多关于互联网+法律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