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混凝土行业编入《2019年本》中,为行业发展指引方向,在行业生产以及产品性能提出要求,指导行业朝着生产绿色化,管理运行智能化以及产品高级化。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混凝土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分析
混凝土在建筑业中作为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和基建中。房地产投资方面,2020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74564亿元,同比增长7.6%;中部地区投资28802亿元,增长4.4%,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32654亿元,增长8.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5423亿元,增长6.2%,增速持平。
随着混凝土行业的兼并重组和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进入到混凝土行业,必将会使混凝土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行业竞争的深入,行业龙头企业由于拥有明显的规模和技术优势,竞争实力不断增强,行业马太效应显现。
混凝土行业现状
我国混凝土产业虽然体量很大,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过小,总体上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是我国混凝土行业的突出问题。2020年,国家和各地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对企业减产限产,加上企业原材料采购难度加大、成本上升,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履行合同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合同履约质量及回款率不断走低,行业整体应收账款额剧增,回款周期长,企业资金成本增加,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此外,混凝土行业的兼并重组和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进入到混凝土行业,必将会使混凝土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龙头企业由于拥有明显的规模和技术优势,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当前,国内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之路已形成共识,今后行业也将朝着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种数字技术将与混凝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智能化制造+互联网+绿色制造的智能工厂必将是混凝土产业链的发展之路。2020年7月,《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发布,该方案明确了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打造一批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绿色混凝土产品也提到了日程,绿色及可持续性发展是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业将形成制造执行管理、智能物流配送、在线质量监测的混凝土全产业链集成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集中搅拌分送、自动成型控制、骨架焊接运送、制品智能养护的水泥制品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混凝土价格走势
进入9月份,各地水泥价格大涨,从而带动多地混凝土价格开始较大幅度上涨。9月6日至12日全国均价为418元/立方米,周环比增长6元。其中,南京单周上涨102元/立方米、昆明单周上涨34元/立方米、拉萨单周上涨20元/立方米、石家庄单周上涨20元/立方米。10月11日至17日,全国均价为446元/立方米,周环比增加14元。其中,哈尔滨单周上涨95元/立方米、西安单周上涨65元/立方米、沈阳单周上涨53元/立方米、长沙单周上涨52元/立方米。10月18日至24日,全国均价为452元/立方米,周环比增加6元。其中,河北雄安新区单周上涨30元/立方米、重庆单周上涨33元/立方米、成都单周上涨20元/立方米、郑州单周上涨20元/立方米。10月25日至31日,全国均价为458元/立方米,周环比增加6元,全国各地价格涨跌互现。
继河北唐山及周边地区9月23日水泥大幅涨价之后,10月11日又来了一波,全国多地水泥单日最高涨幅达到了每吨100元,外加剂母液较上月每吨上涨1000元左右,砂石、矿粉等和前几个月相比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态势。
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细骨料和水,以及必要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后形成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本次原材料涨价影响,混凝土行业再次迎来新的挑战。
对于混凝土搅拌站来说,当前产能受到的影响很大,原材料方面水泥短缺严重。作为中间环节,面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业主拒绝涨价的现实,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尽管目前价格也在原有基础上涨了几十元,但也只能勉强维持成本。
想要了解更多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混凝土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1-2025年中国吸声板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