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消费市场中,精酿啤酒正从“小众爱好”向“大众生活”加速渗透。如何让中国精酿突破文化壁垒,成为国民餐桌上的精神陪伴?近日,山东侠驿精酿啤酒有限公司创始人宫衍军做客本期节目,以“新侠客精神”为线索,讲述了一杯中国精酿的破圈之路。
宫衍军将品牌命名为“侠驿”,源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解码。“‘侠’是平凡人的担当——每个肩负责任的普通人,外卖骑手、加班青年、家庭支柱等,他们都是当代侠者;‘驿’是供人休憩的港湾。”他强调,侠驿精酿以高品质原料与传统工艺为基底,拒绝添加香精与稀释勾兑,力求还原精酿的醇厚本味。更独特的是,品牌将“侠文化”融入产品创新,如桂花小麦啤酒通过添加特级干桂花,在顺滑口感中融入东方香气,构建起属于中国精酿的味觉符号。
从精酿爱好者到行业推动者,宫衍军的转型始于“不甘心”。他观察到,国内啤酒市场长期被工业化拉格主导,而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的丰富香气、德国小麦啤的醇厚、美国IPA的奔放果味,都让他萌生使命感:“要让中国消费者喝到多元优质的本土精酿。”这种分享欲最终转化为责任感,他以自媒体、短视频为起点,却选择扎根酿造一线,用“从舌尖到指尖”的双重实践推动行业变革。
在宫衍军看来,真正改变行业的不是营销话术,而是“有灵魂的产品”。他以侠驿的双倍浑浊IPA为例:当习惯了清淡口味的消费者首次品尝到层次丰富的热带果香时,味蕾的震撼会自发传递“啤酒可以如此精彩”的认知。这种体验正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品质创新,而侠驿的“干净、自然、洒脱”理念贯穿始终——通过舍弃捷径实现纯粹风味,以时间沉淀自然成熟,在经典框架下大胆融合本土元素,最终让消费者从“喝得惯”进阶到“懂得品”。
面对年轻群体对情绪价值的高需求,侠驿构建了“线上内容+线下场景”的立体共鸣体系。宫衍军的短视频账号“山东葱花”以“生活纪录片”形式记录创业日常,展现团队在分歧中坚持、在疲惫时举杯的真实状态,让“侠客精神”具象化为“吃肉喝酒、认真生活”的生活方式。这种真诚叙事吸引了大量粉丝,其中不少人成为线下门店常客,使酒馆成为城市中的“解压仓”与“精神驿站”。宫衍军坦言:“我们卖的不是酒,而是归属感——总有一群人、一杯酒,懂你的孤独,敬你的坚持。”
在规模化扩张与“慢酿”理念的平衡上,侠驿选择“把慢留给酒,把快交给体系”。通过短视频快速传递品牌精神,联合各地伙伴复制匠心标准,实现“有纪律的扩大”。同时,宫衍军计划将东平县工厂打造成文旅窗口,开放原料处理、发酵灌装等全流程参观,让消费者亲眼见证“干净自然”的品质承诺,通过“可知、可感、可信任”的体验增强品牌生命力。
回顾创业历程,宫衍军用“热爱、实干、共情”三个关键词总结:热爱是起点,驱动他从爱好者转型创业者;实干是路径,团队在酿酒技术与品牌运营中不断试错迭代;共情是内核,让侠驿从产品提供者升级为情感联结者。展望未来,他希望侠驿能扎根更多城市,让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推门即归家”的驿站,同时持续通过内容创作记录用户故事,使品牌成为承载价值观的文化符号。
这杯承载着侠义精神的中国精酿,正在用风味与情感双重叙事,重新定义啤酒与消费者的关系——它不仅是情绪价值,更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奔波旅途里的温暖停靠。正如宫衍军所言:“当一杯酒能致敬认真生活的人,它便超越了精酿本身,成为时代的文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