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家为规范车险市场发展,颁布了多项政策。从对车险折扣的规定到费率调整,再到费改全面实施,在政策指导下,车险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2020年9月,车险综改中提出,支持行业运用生物科技、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车险产品、保障、服务等的信息化、数字化、线上化水平。这使得一批科技互联网公司涌现市场,希望以新技术激发商业价值。
随着车险科技发展,车险营销渠道将不断得到丰富。未来,在车险场景概念不断丰富的背景下,中个作用将逐渐被削弱,很多只拥有客户介绍单一职能的中介代理公司面临着被取缔的风险。与此同时,车险综改节奏也不断加快,保险中介公司的压力与日俱增。随着保险公司自主性提高,其科技应用水平不断加强,中介公司未来发展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大中保险公司资源抢占速度将不断加快。但未来有服务意识的中介机构有望继续做大做强需要通过深挖市场资源,提升自我价值。
汽车保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相关资料图)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投融资热度在2019年以前较高,每年投融资事件均在30起以上,其中2016年投融资事件最多,共有76起。2021年,中国汽车保险行业投融资数量仅有10起,2022年,中国汽车保险行业投融资事件仅有9起,统计已披露的投融资金额共达11.92亿元。据统计,2022年披露数据的84家财险公司开展车险业务的共63家,还有21家不做车险业务做车险的正好占四分之三。其中有3家达千亿级,分别为人保、平安与太保。
据统计,2022年中国财险人保财险保费收入市场份额为33%左右,利润份额为50%左右。从车险来看,作为重服务的金融公司,公司延续了历史悠久的庞大渠道网络和品牌地位,并且受益中国财险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固定成本率保持和同业保持显著差距。据统计,2022年披露的63家开展车险的企业规模前13名全部正增长13家中有5家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平安、太保、中华、紫金、国任。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向财险公司下发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产品基准纯风险保费表测算调整说明》显示,在车损险费率平滑方面,25万元以下车价的新能源汽车,基准保费一律不上浮;25万元以上车价的新能源汽车,基准保费可以上下浮动,非营业用车和营业用车上浮上限均为15%。具体来看,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实际基准保费上调较为普遍。主要是相关品牌的专修机构较少、零配件较贵,导致维修成本较高。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测算,上述“造车新势力”品牌的保费上涨原则上不会超过3%。
总的来看,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的整体逻辑是降低保费,发生在一些品牌身上的保费增长现象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随着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保费规模的扩大,实践积累越来越多,理赔技术会快速迭代与升级,承保定价精细化管理等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这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赔付率回归至合理水平。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版汽车保险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中国的汽车保险业务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几十年间,中国汽车保险市场在若干次大规模调整期间实现了快速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激增和车险普及,管制型市场存在的产品单一、定价不公、保费贵、覆盖低、集中度高、费用竞争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车险市场自2001年起,开始了跨度较长的车险改革。
汽车保险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涉及到的险种相对比较多,所以有很多人都有骗保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不可取,但是对于个人来说非常好,既可以把车子免费保修,也可以不浪费保费,一举两得,但是伤害的却是保险公司。骗保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很难去管理,就算是知道骗保的,你同样要进行事故处理,这样就扰乱了保险市场的秩序。另外很多保险公司为了竞争市场,也会通过一些手段来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进入陷阱,所以我们国家的保险业发展的还不健全,必须要完善保险业的运行机制,让整个保险市场变得更加有秩序。
汽车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在财产保险领域中,汽车保险属于一个相对年轻的险种,这是由于汽车保险是伴随汽车的出现和普及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与现代机动车辆保险不同的是,在汽车保险的初期是以汽车的第三者责任险为主险的,并逐步扩展到车身的碰擦损失等风险。汽车保险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和汽车附加险,保险公司分别承担不同的保险责任,而这些保险责任也正是被保险人通过参加保险将本来应由自己承担,现在却转嫁给了保险公司的各种风险。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汽车保险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未来,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版汽车保险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