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硅烷偶联剂合成路线发展迅速成熟,我国逐渐步入先进行列,生产、消费、出口跃居世界第一。
在这一阶段,市场上老的以及标准级别的产品竞争更加激烈。新产品开发,例如低聚物硅烷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方便。混合的甲氧基和乙氧基硅烷提供了性能的互补,被用在电线和电缆中。并且硅烷新产品和新开发的聚合物能产生更好的相互作用。
(相关资料图)
硅烷偶联剂是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的一种化学剂,主要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硅烷氧基对无机物具有反应性,有机官能基对有机物具有反应性或相容性。因此,当硅烷偶联剂介于无机和有机界面之间,可形成有机基体-硅烷偶联剂-无机基体的结合层。典型的硅烷偶联剂有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71(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2(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等。
硅烷偶联剂应用状况
硅烷偶联剂能改善玻璃纤维和树脂的粘合性能,大大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电气、抗水、抗气候等性能,即使在湿态时,它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提高,效果也十分显著。
新能源汽车快充及续航要求提高,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材料倍受关注。硅材料热膨胀限制硅基负极发展,目前硅基负极主要指石墨掺硅复合材料,掺杂产品包括硅碳负极(Si/C)及硅氧负极(SiO/C)。当前硅基负极渗透率较低,4680大圆柱电池规模化量产带动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加速。
在玻璃纤维中使用硅烷偶联剂已相当普遍,用于这一方面的硅烷偶联剂约占其消耗总量的50%,其中用得较多的品种是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
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如商业建筑(高档建筑物的内外墙面及屋面和地面)、停车场、车库、库房和冷库、游泳池、高速公路、桥梁结构、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海工等,特别适用于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高标号混凝土结构,受盐雾、化冰盐侵蚀的公路、立交桥、电线杆、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池、垃圾填埋场、温差极大的高原地区等。是一种得到国家混凝土行业防腐规范推荐的产品。
硅烷偶联剂可预先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也可直接加入树脂中。能改善填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及粘合力,改善无机填料与树脂之间的相容性,改善工艺性能和提高填充塑料(包括橡胶)的机械、电学和耐气候等性能。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
硅烷偶联剂是功能性硅烷中最重要的一种,约占功能性硅烷总量的75%-80%,此外功能性硅烷还包括硅烷交联剂及其他功能性硅烷,按照所含基团划分,硅烷偶联剂可进一步分为含硫、氨基、乙烯基、环氧基、丙烯酰氧基等类别。
硅烷偶联剂行业供需
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预计在68万吨/年左右,其中国内功能性硅烷产能约49万吨/年,产量约29万吨,开工率在60%左右,表观消费量约21万吨。
目前,各种新型复合材料被大量使用,国内外市场对于硅烷偶联剂的需求增长十分明显。此外,随着全球的硅烷偶联剂产业链逐步向国内转移,下游应用领域的产业亦在国内开始配套建设,中国已成为了硅烷偶联剂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未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硅烷偶联剂行业的信心及消费逐渐提高,硅烷偶联剂行业的需求预计将持续旺盛。
硅烷偶联剂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需求高速增长、产业链长的高壁垒行业。国外硅烷偶联剂主要生产企业为陶氏化学、瓦克化学、赢创、信越化学、迈图高新等国际有机硅巨头,上述企业的硅烷偶联剂年产量均在 3 万吨以上,且产品质量高。由于硅烷偶联剂有多达 8,000 多个品种,上述企业主要利用规模优势生产需求量较大的硅烷偶联剂品种,通过向全球其他中小型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采购其他品种完善产品序列,从而为国内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的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形成了宏柏新材、湖北江瀚、湖北新蓝天等规模较大的硅烷生产企业。
硅烷偶联剂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硅烷偶联剂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生产分析(生产总量、供需平衡等)、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产品价格分析、用户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主导驱动因素、行业渠道分析、行业赢利能力、行业成长性、行业偿债能力、行业营运能力、硅烷偶联剂行业重点企业分析、子行业分析、区域市场分析、行业风险分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相关的经营、投资建议等。报告研究框架全面、严谨,分析内容客观、公正、系统,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硅烷偶联剂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想要了解更多硅烷偶联剂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