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星通信概述
通信卫星是人造卫星的一种,是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通信卫星通过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无线电通信。通信卫星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和电视等信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约可覆盖40%的地球表面,使覆盖区内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时相互通信。在赤道上空等间隔分布的3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可以实现除两极部分地区外的全球通信。
二、卫星通信行业现状
(资料图片)
按通信业务种类可分为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广播卫星、海事通信卫星、跟踪和数据通信卫星等;按服务区域范围可分为国际通信卫星、区域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
截至2021年底,我国当年通信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7颗,在轨通信卫星数量达到71颗。目前,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射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2022年5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22年一季度我国银河航天已有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已从其自主建设的卫星研发产线下线准备发射。我国通信卫星行业内企业的通信卫星技术不断进步、产能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内,我国通信卫星在轨数量将快速增加。
2022年上半年,随着星链系统在实战中的成功应用,促使 全球范围愈发重视卫星通信的战略地位及产业建设。全球各国政府及军方纷纷出台空间战略并形成国际合作,商业卫星通信与军事国防呈现更为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低轨小卫星加快部署和应用。在全球卫星通信产业链中,垂直化产业模式优势继续带动行业整合,头部企业的持续扩容不仅加剧了卫星通信的频谱之争,也加速了行业垄断的形成;此外,星地融合商业化趋势逐渐显露,空间激光通信也日趋成熟,都将进一步加快卫星通信“无处不在”的全球服务能力生成。
三、卫星通信行业未来前景
卫星制造与发射是卫星系统基础设施,近年来增速较快,在整个卫星产业链中,上游制造与发射是成本最高的环节,随着卫星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一箭多星技术的进步,上游环节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上游成本降低有利于卫星的广覆盖,进而推动卫星运营市场的拓展。
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为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规划指出固定通信卫星和移动通信卫星并重发展,强化地面系统建设。通过三步走方针,提出“十四五”卫星通信产业目标:新增建设22颗通信广播卫星,其中全新研制的通信卫星有5颗,包括L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整星容量超过100Gbps的超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高承载比宽带通信卫星、全球移动通信星座科研星等,带动我国卫星通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政策和市场的利好,给予了卫星通信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卫星通信行业将踏上发展的快车道,行业得到发展,企业实力得到增强,从而带动国家经济,提高我国航天航空实力。
本报告在总结中国卫星通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碳中和相关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卫星通信产业深度调研及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