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全国共有融资再担保机构76家,融资再担保在保余额5272亿元,其中比例分险型融资再担保在保余额3267亿元,占比超过六成。整体来看,在融资再担保机构数量减少的同时,业务规模仍保持积极健康的运行态势。
中国担保公司发展现状和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018年,财政部出资并联合有关金融机构设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由这一担保基金牵头建立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硕果累累。截至2021年底,该基金体系内市县级担保机构达1203家,覆盖25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2136个县区,形成了“国家—省—地市三级联动”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截至2021年末,融担基金累计完成再担保合作业务14631.53亿元,服务各类市场主体118.10万户。2021年支小支农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达7449.76亿元,单户500万元及以下支小支农业务规模达到4570.01亿元,规模占比分别为98.78%、60.59%,较国家政策要求分别高出18.78、10.59个百分点。
再担保机构探索可持续发展
据北京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再担保”)董事长秦恺介绍,我国正式提出再担保概念是在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文件中。2008年,东北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和北京再担保公司先后设立,标志着以中小企业融资为目的的专业再担保机构在我国正式出现。之后,从2015年开始,再担保字样大量见之于各级政府的会议文件中。
业内人士表示,再担保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的压力,也经历了整个行业减量增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随着国家进一步明确政府性融资担保以及再担保机构的发展要求,各地在再担保体系建设、创新发展、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殷有祥说:“去年以来,一些省份在集团公司之下成立了专门的省级再担保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再担保职能。各地机构在开办业务种类、归属管理关系、对外股权投资、职能作用发挥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6家省级再担保机构看,截至去年底,再担保业务在保责任余额3066亿元,同比增长30%;有18家机构开展了对外股权投资,投资总额208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2%。业务增长的同时,全年新增再担保代偿补偿金额同比持平,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支小支农业务金额和户数占比均较上年有了明显提升,再担保政策导向作用逐步显现。
想了解更多中国再担保行业研究具体分析,可点击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再担保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