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速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在多方密集部署下,“十四五”时期绿色低碳产业有望迎来巨大增量空间。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产业是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表示,壮大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既可以提升工业竞争力,也可以为交通、建筑、农业、通信等各行业提供绿色低碳产品。
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发力。工信部提出,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工业绿色发展项目。
金融方面,2021年11月央行创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近期已进入落地期,多家银行陆续披露了获得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情况。该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创建绿色商场500多家,其中2021年新增将近200家;2021年前三季度,餐饮外卖平台提供小份菜商家同比增长25.4%,购买外卖选择不带餐具人数已超1亿人次。”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
不仅如此,2021年“双十一”期间,节能电风扇、节能中央空调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274.1%和118.1%。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784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量的2.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据有关机构测算,相比传统燃油乘用车,现有新能源乘用车每年在使用环节减少碳排放1500万吨左右。
低碳经济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伴随着全球能源紧缺问题的加重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议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业大国,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高能耗、重污染、多排放的产业进行产业变革。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占整个能源消费比重超8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未来能源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化石能源将通过市场调节,慢慢抬高成本、降低消耗比重。据可再生能源机构测算,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需要超110万亿美元的投资,低碳转型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想要了解更多低碳经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中国低碳经济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