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出炉 自动驾驶迎利好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规划》提出,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创新运营管理模式。《规划》还提出,稳妥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等出行服务,鼓励自动驾驶在港口、物流园区等限定区域测试应用,推动发展智能公交、智慧停车、智慧安检等。
完善设施数字化感知系统。推动既有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新建设施与感知网络同步规划建设。构建设施运行状态感知系统,加强重要通道和枢纽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增强关键路段和重要节点全天候、全周期运行状态监测和主动预警能力。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分析
自动驾驶市场分析
根据IHS Markit的报告,中国乘用车市场L2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渗透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2%。按照目前15%的渗透率,2021-2025年,渗透率5年增长19.2%,平均每年3.84%,增长十分可观。
根据已有数据,可以预测2021-2026年中国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乘用车的产量。2015-2019年数据来看,我国乘用车的产量在2100-2480万辆之间,在2017年达到高峰之后,产量是稳步下行的,2019年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而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下滑较为明显,跌至2000万辆以下。抛开202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乘用车市场未来几年将呈现出一个比较平稳的走势,中间或有小幅波动。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随着我国疫情的逐步控制,乘用车行业逐渐回暖,上半年全国乘用车总产量为984.0万辆,同比增长26.8%。按照2021年全年20%的增长率来计算,2021年乘用车产量有望达到2200万辆。根据预测,2021-2026年乘用车的产量是基本稳定的,2200万辆左右。
智能汽车仍需提升
当前,国内市场上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最高是L2级别。按照汽车企业所宣称的,其可覆盖行车、倒车、用车等日常场景,已足够改变人们的用车生活。但与企业宣称不同,一些标称自动驾驶的车辆,显然没有“说”的那样出色。
日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发布的针对智能辅助驾驶的测评数据显示,被调查的特斯拉Model3、蔚来EC6、比亚迪汉EV、小鹏P7、宝马ix3和哪吒U Pro等6款市场热销车型的智能驾驶平均得分率为67.2%,总体表现欠佳。其中,被蔚来汽车称之为“风华正茂”的智能电动轿跑车型蔚来EC6运动版2020款,其智能驾驶总体得分率仅为21.8%,远远落后于其他车型。
测试结果还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主流车型基本上达到了L2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可以持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移动,且驾驶者可短时间内同时释放手和脚。
想要了解更多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