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知网借鸡生蛋生意该改改了
最近,一则新闻把知网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处。
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把论文领域的平台巨头——中国知网给告了。原因是后者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老先生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自己下载还要付费。赵教授最终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余万元。中国知网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已收录的也全部下架。
赵德馨教授称,中国知网未经本人同意,擅自转载其160多篇文章。他自2013年开始上诉维权,案件全部胜诉,获得赔偿的70余万元将用于出版著作。“我个人维权是次要的,希望能保护知识产权和知识分子创新的积极性。”
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大学生、学者们都绕不过的网站。中国知网利用其市场支配性地位,把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两大渠道捂得严严实实。大学、期刊想获取相关资源,就必须交出作者的授权。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提交论文时,一般也会被校方要求签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把论文授权给中国知网。学者向期刊投搞时,很多时候也是被要求授权中国知网使用。
论文被收入中国知网后,论文作者会一次性获得数百元的检索阅读卡以及数十元至数百元的现金。但是往后论文在被引用,作者就无法获得任何受益。反而是知网能够从引用者那里收取0.5元/页甚至1元/页的费用。
有央视评论员认为,中国知网收录当下原作者撰写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至少在形式上满足了“授权”要件。但是,这样“授权”格式条款是明显有问题的。一者,它没有溯及力,不能让中国知网获得条款生效之前的已经发表的论文、文章的网络传播权。可中国知网是明知自己理亏,还是“霸王硬上弓”,收录了相当数量未授权论文。其次,中国知网的授权条款涉及“霸王条款”、垄断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系统,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创新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知网“借鸡生蛋”这本创新生意该改改了!回归公益、与作者共赢才是正途大道。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0-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行业市场调查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分析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33.9万件,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32.4万件。2021年上半年中国有效专利数量中,发明专利有效量为245.4万件;其次是实用型专利授权数量为132.7万件;再次是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数量为39.3万件。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技术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促使各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图库、音视频、直播等互联网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日前,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发布《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20)》(简称《报告》)称,2020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3.6%。2021年我国网络版权市场规模可达12273.3亿元。
知识产权市场分析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融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也将会与知识产权行业进行深度结合,未来可能会涌现出更快更高更强的服务生态。以前是资助驱动、奖励驱动等知识产权以外的因素在驱动IP市场发展,以后可能变成技术驱动、创新投资驱动、内需驱动等内在因素驱动。
想要了解更多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0-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行业市场调查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产品防伪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