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征集医疗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函,面向医疗领域征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成熟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场景。
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外科手术、消毒清洁、辅助移位、护理辅助、巡诊查房、远程问诊、辅助诊疗、医院管理、配/送药、康复训练、介入式诊疗等方面。鼓励运用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机器人应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医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它能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分为多种类型。
中国医疗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医疗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医疗机器人有望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
2020年医疗机器人销售额占专业服务机器人总营业额的55%。主要是机器人手术设备推动了这个变化。营业额增长11%,达到36亿美元。在数量方面,医疗应用数量最多。约75%的医疗机器人供应商来自北美和欧洲。
医疗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以后,医生也会由原来的细分专科慢慢向全科医生转变,即不再需要医生往精、尖人才发展,反而需要有更综合全面的知识体系。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当前,作为全新智能医疗设备,机器人已经融入医疗康复、手术、后勤服务等多个领域,催生出包括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导诊机器人、运输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多种产品。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提前进入快速发展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达到5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养老难成为我国面对且亟待处理的社会问题。为应对养老难问题,工信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鼓励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医疗机器人已成为智慧养老模式下的首选养老设备,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康复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都将得到更普遍地应用。
有统计机构的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到2025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医疗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和医疗健康两大热点领域的前沿交叉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关注,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国内原研手术机器人,从实验室样机到真正服务于临床,医疗机器人在过去的25年当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更多医疗机器人行业详情,可点击中研普华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