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肿瘤药物进入医保目录
12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共计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74个目录外新增药品涉及21个临床组别,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20种,肿瘤用药18种,丙肝、艾滋病等抗感染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7种,新冠肺炎治疗用药2种,其他领域用药12种,患者受益面广泛。
现场专家介绍,经测算,企业产品新增的适应症经过降价进入医保目录后,会确保该产品的收入不会低于此前未新增适应症时的收入。从肿瘤药品看,今年谈判新增的肿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64.88%,超过平均水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
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数达到19.3百万例。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以及普遍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预计全球癌症发病数将在2025年进一步增加到21.6百万例,导致对肿瘤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
近几年,癌症的免疫疗法研究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也获得了制药企业的关注,全球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如阿斯利康、辉瑞、葛兰素史克等纷纷涉足癌症免疫疗法,与生物技术合作是主要的途径。免疫疗法是指从患者自体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激活、修饰、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调节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生物免疫治疗主要是利用DC和CIK这两种细胞共同作用对付癌症细胞。
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水平,控制肿瘤向恶性发展尤为重要,使百姓不再谈癌色变。预计到2022年,全球肿瘤花费将超过1500亿美元,抗肿瘤药将占有医疗消费11%的市场,靶向抗癌药将会是抗癌新药的主角。
肿瘤药物市场分析
由于近些年我国抗肿瘤用药得益于鼓励药品研发创新、抗癌药进口零关税以及加强重大疾病医保谈判等政策促进市场销售额较快增长,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药品终端市场呈现负增长,因此我国抗肿瘤用药在我国医药市场中占比快速提升,由2016年的6.35%上升至2020年的10.01%,中国肿瘤药市场地位逐渐提升。
同时,受患病率持续上升、抗肿瘤创新药不断推出、国家加大抗肿瘤药报销力度等因素的推动,2016-2020年我国抗肿瘤药的销售额持续上升,2020年中国抗肿瘤用药市场销售额达1458.74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18.61亿元,同比增长8.9%,是我国增长较快的药品类别之一。
在我国抗肿瘤市场现状及研发现状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结构、疾病患病率、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市场数据和德尔菲专家判断法测算,到2025年我国抗肿瘤用药市场销售额落在区间2242亿-2945亿元。
想要了解更多肿瘤药物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中国厄贝沙坦片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