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被监管后,随着资本巨头的加注,共享出行领域的竞争再度升温。2020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为2276亿元,较2019年下降15.7%,占共享经济总市场规模的6.73%。同时,截止2020年1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3.65亿。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市场份额就已经达到了59.4%。2015年,经过与快的打车的战略合并后,滴滴出行于2016年拿下了国内超过90%的市场份额。
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被监管后,资本市场面对共享出行领域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以及千亿级的市场规模,重燃投资热情。
共享出行企业竞争格局及发展阶段分析
11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签约,涉及金额2.8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在此之前,青桔也宣布完成了6亿美元的融资。
目前共享出行领域三巨头暂未实现盈利,而完成本轮融资后,哈啰除了在共享两轮业务之外,还需要为老股东蚂蚁集团和首次入股的阿里讲述一个看起来更有想象空间的“多元化”故事。
尽管哈啰、美团、青桔已经在共享单车领域“杀”出重围,但截至目前三家企业还未传出盈利消息。而共享出行行业即将迎来盈亏平衡拐点。
根据中研普华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共享出行领域重资产投入、客单价低、运营难度高、损耗大等特点导致近几年共享出行企业仍未实现盈利,但如今该行业已经结束了前期的野蛮生长和粗放式运营,开始回归理性,进入规范化、精细化运营阶段。他预计今年共享出行领域将跨过盈亏平衡线。
以哈啰为例,2018年到2020年其亏损幅度逐渐收窄,2020年哈啰亏损同比收窄近25%。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在去年透露,不管是单车还是助力车,去年哈啰在多数城市已经做到盈亏平衡。另外,美团的共享单车业务经营亏损也在大幅收窄。
2021全球共享出行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的火爆,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共享出行业务迅速在新加坡市场上攻城略地。Grab创立于2012年,曾被称为“东南亚版滴滴”,与老牌网约车企业Uber曾在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新加坡政府22日再次放开限制,允许出租车与网约私家车接载超过两名乘客,也允许持牌平台恢复拼车服务。这是伴随着当地防疫措施反复放松收紧,新加坡共享出行行业又一次获得利好。
Grab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该公司取得了40亿美元的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2%,且创下历史新高。不过,分业务来看,Grab的出行业务,也就是包括网约出租车、网约私家车、拼车等在内的点对点交通服务,其商品交易总额同比下降30%,至5.29亿美元。
但Grab表示,出行业务表现不佳与疫情以及东南亚国家实施的防疫措施有密切关系。随着这些国家疫苗接种率的上升,该公司出行业务的表现有望快速回升。现在,Grab在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400多座城市提供物流配送、出行、数字金融等多类型服务。今年第四季度,Grab计划将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形式赴美上市。据外媒报道,该公司的估值能达到约400亿美元。
更多共享出行行业详情,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