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当前,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领域,敏锐把握领先科技前沿,坚持生物医药领域原始创新,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生物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多元化资本投入,是关乎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未来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
全球医药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19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到1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特别近几年随着基础前沿学科不断取得进展、针对新型药物(ADC、PD-1等)及新型治疗技术(CAR-T等)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加大研发投入。
2019年全球药品市场需求将达12249亿美元,2015-2019年全球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4%-5%之间;新兴市场的药品需求增长尤其显著,亚洲(日本除外)、非洲、澳大利亚2014年至2019年的医药市场增速将达到6.9%-9.9%,超过同期预计全球4.8%的增速水平。
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1093.9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约1586.0亿元,同比增长2.1%。随着两票制的深入推进,流通环节的灰色空间逐渐减少,很多药品的销售费用由经销商转移到了生产商,生产商的销售费用增加。并且在一致性评价政策、带量采购政策等推动下,药品的收购价格远低于原本的市场价格。除了受政策影响,原料药涨价也是导致药企利润下滑的另一大原因。医药行业是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避风塘,具备较为安全的发展空间。同时,科创板落地为创新药、生物医药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8.09亿元,同比增长11.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7亿元,同比增长12.93%。上半年中国医药持续推进品种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深化销售体系改革,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各业务板块均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国际贸易板块表现突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44亿元,同比增长84.02%,营业利润8.63亿元,同比增长112.28%,成为公司经营业绩上涨的主要动力。
医疗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医药市场从区域构成上来看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一向引领全球的美国医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却变得越来越缓慢。相对包括东欧、亚洲、中南美洲等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美国医药市场销售额虽然每年增长,但市场份额也是在下降。尽管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但美国医药市场地位的相对降低,使得全球医药品市场逐渐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与欧洲制药企业相比,日本制药企业在欧洲、亚洲和中南美等新兴国家市场销售份额较低。由于受近年相继进行的海外并购和设立子公司的影响,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份额逐年提高。从企业收益角度来看,日本企业比欧洲企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更高。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加剧,中国医药市场需求急剧加大。同时中国政府提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三医联动改革”深入推进将加速“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是“三医联动改革”的重中之重,医药行业、医药市场或发生重大变革。未来中国医药行业面临洗牌,在政策的调整中不断的规范、完善市场制度,提升市场供给。
据中研普华预测,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总产值将达到十万亿,位居全球第二。发改委拟放开基本药价,药价管理模式迎来变革,医保收支约束下的药价难以迎来普涨,医保药价管控模式变更,低价药、非医保药、OTC和血液制品等有望实质性受益。国资企业是中国经济巨大的存量资源,国资改革正在不断激活中国经济微观主体动力,中央政府发布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文件,国企改革将迎来全面提速时期。预计今后5-10年,医药行业产业总量将持续增长,利润总额也稳定在一定水平的增长之上,到2025年中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将达5780.2亿元。
更多行业调研分析,可点击查阅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医疗医药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