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1〕471号,以下简称《通知》)。试点工作是落实《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1〕4号)和《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领域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方案》,实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HJ 131-2021.以下简称产业园区导则)的重要举措之一。
试点工作应以产业园区导则和相关环评技术要求为基础,以探索产业园区层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路径为主要目标。在碳排放现状核算中充分利用现有碳排放底数和统计资料。
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发展现状
碳排放领域标准是依法规范企业碳排放管理、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钢铁行业目前已发布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32151.5-2015)、《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钢铁行业余能利用》(GB/T33755-2017)、《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RB/T251-2018)等标准规范,指导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但钢铁行业碳排放标准建设存在起步较晚、系统性不强、体系不完善、相关标准严重缺失、难以有效支撑碳排放控制工作实施等诸多问题。
纵观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领域现有标准可以发现相较于能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标准而言,国内碳排放领域标准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在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限额、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碳足迹评价等方面的标准大量缺失。随着国内钢铁产业高速发展,碳排放标准缺失和滞后现象将会日渐显现,这些缺失的标准不仅会影响钢铁行业低碳的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甚至可能会影响产品在下游用户和国际贸易中的通行。
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现状
伴随气候变化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压力,在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世界经济体的碳市场不断摸索发展和成熟完善。ICAP最新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全球范围内已有38个国家级司法管辖区和24个州、地区或城市正在运行碳交易市场;还有8个碳交易体系即将开始运营。这些正在运行碳市场的司法管辖区占全球GDP的54%;24个正在运行的碳交易体系已经覆盖了全球16%的温室气体排放。
从全球碳市场配额总量的角度来看,ICAP统计的2020年全球所有正在运行的碳市场配额总量约47.82亿吨,其中欧盟碳市场配额量最大,达到18.16亿吨,约占全球市场的38.0%;中国已有的8个试点市场合计14.25亿吨,占比29.8%,中国碳市场成为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而今年伴随我国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全球碳市场配额总量预计将超过75亿吨。
从全球主要碳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来看,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是主要覆盖领域。
更多行业调研分析,可点击查阅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9-2025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态势与前景展望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