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计算机(Super computer)是指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量资料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就超级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的组成而言,构成组件基本相同,但在性能和规模方面却有差异。超级计算机主要特点包含两个方面:极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极快速的数据处理速度,因此它可以在多种领域进行一些人们或者普通计算机无法进行的工作。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0-2025年超级计算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超级计算机是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也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超级计算机主要用途包括模拟核试验、处理卫星图片、解密码等,应用领域已经覆盖了互联网大数据、工程计算、工业仿真、气象海洋、生命科学、石油物探等。由于很多情况不能实测,只能模拟,超级计算机在飞行器设计等领域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观中国超级计算行业的发展,是中国科研人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历程,翻越了打破封锁(1956—1995年)、打破垄断(1996-2015年)和引领创新(2016年至今)的“三座大山”,逐步缩小了与国外研制水平的差距,并最终在整机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超算行业调研 超算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IT行业的扩张、虚拟化的进步以及对混合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推动超算市场规模日益扩张。HPC系统以更高的速度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促使政府机构、国防机构、学术机构、能源公司和公用事业单位采用HPC系统,促使全球超算行业市场规模在2019年突破275亿美元。
2020年,受全球新冠大流行影响,部分HPC厂商延迟产品出货或因相关预防措施导致减产并暂时关闭工厂,导致超算行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下降约13.4%,至239.81亿美元左右。
超级计算机上榜超算数量快速增长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但在总运算能力上,美国超算的总运算能力依旧强于中国。从总算力占比上看,2021年6月美国超算占比为30.7%,中国超算占比为19.4%,差距较2020年有所扩大。
过去的超算市场是以国外厂商为主导的,当前,这种现象已经反之,诸如像联想、曙光、浪潮等等一系列国产品牌就占据了八成的国内超算市场,超算市场已经从国外厂商主导变为了国内厂商的天下。IBM出售x86服务器产品线、HPC在航天、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接手HPC市场的决心和实力。根据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国家针对“十三五”规划的不断投入,在软件研发、应用方面的投入会不断加大,甚至还有可能新建一些机构来共同促进超级计算应用软件的研发,进一步将超算技术快速发展和推动。
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从国家安全、核武器研制、气象预报、石油勘探这样的国家战略领域,拓展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测序、影视制作、金融等领域,惠及各个不同的行业,越来越贴近国民经济生活。例如,由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成本越来越低,且测序仪越来越快,基因测序的价格在快速地下降,从过去的每人每次几十万元,到现在的每人每次几千元。
未来,超级计算与容器云的融合,也将成为新产品。此类高性能云拥有四大优势,包括:容器化。也就是具备微服务架构,快速部署服务满足企业云需求,轻量级和松耦合,更加高效与快捷;可视化编程。简化了创建、管理、运维应用服务的门槛,支持标准化的可视化编排模板导入导出,画图即创建;流水线。代码提交即部署,自动化管理降低过程复杂性,持续集成、持续发布和持续部署;弹性伸缩。动态调整应用部署规模,无需人为干预,提高服务扩展的自动化,根据阈值实时收缩,节省资源。
想要了解更多超算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0-2025年超级计算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1-2025年中国接入服务器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