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中国保费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对全球保费收入贡献接近一半,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来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格局。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
重疾险定义切换激发市场活力
《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和《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正式发布。在新旧定义切换的过渡期间,各家公司借势推出“择优理赔”、“放宽核保政策”等促进销售的服务或规则吸引消费者,实现了重疾险销量的大幅提升。
新定义的重疾产品除了将中症责任做成产品标配,产品设计更多聚焦在有功能性的额外给付责任上,并让产品的整体费率不产生较大变化,如失能责任、护理责任、高费用重疾责任、癌症多次责任、心脑血管多次责任。其目的在于为有需要的人群升级保障额度,具象化保险保障作用,便于客户接受。此外,为了更好满足年轻人的重疾保障需求,2021年更多的定期重疾和模块化重疾面世,为年轻人提供性价比更高、选择性更多的定制化重疾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新环境下长护险的定位更加明确:一方面作为重疾险的加保选项,以高杠杆、高佣金、保障功能突出的优势弥补重疾险保障不足的特点;另一方面作为长期储蓄类产品的补充项,保障老年段疾病和意外需要照料的风险。在产品设计上,重疾长护的病种也从失能失智的1.0版本过渡到功能损伤的2.0版本,逐步引导市场接受长护概念。
重疾险市场需求分析
重疾险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保障型业务,也是NBV 的最重要来源。2020年重疾险保费4107 亿元,占健康险近60%。新规有望带动2021年重疾险保费显著增长。
重大疾病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保险对象,当被保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的商业保险行为。根据保费是否返还来划分,可分为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和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
从行业内部发展状况来看中小型的寿险公司发展相对于大型公司来说较为缓慢。从消费者来看,女性客户占比仍将逐年提升,达到40.29%。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保险意识的逐渐增强,客均保费、人均保单数也逐年提升,预计2020年人均保费将达到30,380元,人均保单数将超过3张,并且两张及以上保单的消费者占比预计2020年将超过七成。
想要了解更多重大疾病保险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7-2022年中国重大疾病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