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谈判启动在即 国产创新药群雄竞逐
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步入谈判阶段,医保目录现场谈判即将展开。据多家券商研究机构梳理,今年预计约有20个国产创新药品种进行初次谈判,包括PARP抑制剂、BTK抑制剂、ALK抑制剂、ADC药物(抗体偶连药物)、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涉及贝达药业、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泽璟制药等多家上市药企。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0-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分析
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
创新药新一轮的周期已经在逐渐拉开大幕,如果说上一轮是以攻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为驱动力的创新药周期,那么此轮周期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来源于抗肿瘤药物,而现在正处于研发突破期,在抗肿瘤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必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在医保控费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大环境下,仿制药企业的增长乏力。与此对应的是,在新一轮创新药物发展的周期来临之际,在相关政府机关的政策刺激下,国内的药企牢牢把握这一轮创新药发展周期,希望能以抗肿瘤药物为驱动力,大力提高国内药企的创新药物研发能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创新药行业分析
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医药行业药政改革不断深入的黄金时代。2016- 2020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从13294亿元增长至17919亿元,并稳居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据业内专家预测,2021年我国医药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8858亿元。
近年来,国家也不断从政策层面开始规范并聚焦真正提升药企的研发实力。今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在当前社会资本对创新药的投资热潮中,需要着眼长远,从投资拉动到市场回报支撑转化,转向医药创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产创新药产业的崛起以及全球创新药的快速引进,不仅满足了中国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可持续的方式提高了创新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还有力促进了中国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更成为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的坚实基石,并在全球创新体系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根据近年clinicaltrial.gov新登记的临床试验数量来看,中国的新增临床试验数量已从2004年的9项增长至2019年的2593项,占比由0.3%提升至8%;另外,以Biotech数量来看,中国2020年Biotech公司数量达865家(包括上市及未上市),占全球的14%。在此背景下,业内预计未来5年中国Biotech公司数量比重将有望提升至25%-30%;与此同时,国产创新药研发成果也将不断涌现。
想要了解更多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0-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0-2025年抗肿瘤创新药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