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苜蓿草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草牧业是以草(牧草或饲草)为基础的畜牧业,包括牛羊等草食畜牧业、饲草料产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三大部分,饲草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畜牧业的质量和数量,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将苜蓿草产业视为畜牧业、奶业的附属产业,并未作为一个基础产业给予支持,再加上受到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粮食安全政策的冲击,与欧美等草食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苜蓿草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竞争力还相对薄弱。随着国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种植结构调整、“粮改饲”等政策出台,以苜蓿为主的优质草产品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振兴中国以苜蓿为主的牧草产业已成为牧草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经过过去十年的产业调整,中国乳业已经建立起相对齐备的产业链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卡脖子”的环节。苜蓿草作为“牧草之王”,一直被牧业作为奶牛的高营养粗饲料,是奶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国内苜蓿草自给率不足50%,且质量相对较低。国内奶业对于高品质苜蓿草更多依赖美国市场等地的进口。可以说,苜蓿草关乎着国家乳业发展的安全问题。
2020年是我国苜蓿商品草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从2012年开始,我国实施“振兴奶业发展行动”,每年政策性支持苜蓿商品草种植面积50-100万亩,截至2020年,已经推进了550万亩的苜蓿种植,此外还有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投入建设了约400万亩,总计约950万亩的苜蓿商品生产田。从全国苜蓿商品草的产量来看,2008年我国只能自产10万吨苜蓿干草,到2020年已经达到400万吨,虽然国产苜蓿仍然还有很大缺口,但是整体产能得到提髙。2020年苜蓿商品草产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5.3%,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6.1%。
我国苜蓿种植区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等省份。当前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等6省(区)的优质苜蓿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0%以上,形成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科尔沁草地、宁夏河套灌区等一批十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苜蓿种植基地。苜蓿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的县有405个。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业持续发展,苜蓿需求量快速增长,但国内生产能力不足,受收获加工、储存运输、质量检测等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国产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相对饲喂价值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目前国内苜蓿行业龙头企业较少,全国年产1万吨以上苜蓿草业企业只有几十家,大多数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粮食需求逐渐减少,对牛羊肉、禽蛋与奶产品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明显提高。苜蓿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是家畜最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有助于改善奶牛的泌乳和繁殖,因此消费者对牛奶的高质量需求是苜蓿市场繁荣的主要驱动因素。目前,全国能全年吃上苜蓿草的奶牛和肉牛占比还非常小。因此,大力发展苜蓿产业,提高优质蛋白人工牧草供给能力,是破解目前优质饲草料短缺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奶业振兴”行动的展开和深入实施,我国奶牛业快速发展,国产苜蓿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仍需要大量进口。未来随着我国奶牛业的继续发展,我国苜蓿产品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想要了解更多苜蓿草行业详细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苜蓿草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