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大量资本纷纷进入,中国月子中心行业整体竞争逐渐加剧。在市场红利的驱动下,加之行业准入门槛低,大量资本不断涌入月子中心行业,月子中心的数量在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中国的母婴护理行业未完全发展成熟,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市场集中度较低,即使一些企业的经营规模已覆盖全国多个城市,但市场份额仍然有限。此外,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导致行业竞争自由无序、企业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
一方面,传统医疗企业看到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行业的机会,这些企业在转型压力下强势介入母婴生活护理行业,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和专业实力、月子中心长期的医护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加入激烈的竞争中。另一方面,中国大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的巨大市场容易吸引到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的企业在国内投资,这些企业携先进的技术、管理和雄厚资金实力,将成为本土母婴生活护理服务企业最具威胁的对手。
根据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月子中心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自“二孩”政策开放以来,月子中心行业就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将突破160亿。当下,年轻的8090后妈妈们成为生育主力军,在她们看来生孩子并不是女人事业的终结,坐月子也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由此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流行现象,比如孕妈妈们怀孕期间依然坚守职场,适量的孕期健身运动成为新的潮流,月子会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从“二孩”到“三孩”的政策刺激之下,月子中心行业开始流入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国内月子中心投融资事件达130起,合计金额接近50亿元。今年3月,由腾讯和高融资本领投贝康国际2亿元C轮融资,更是刷新了月子行业单笔融资最高记录。
随着二胎的开放,在在新生人口红利、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转变、产业政策出台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月子市场规模持续增大,不少城市出现一床难求的景象。母婴健康护理业最早于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在中国台湾,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月子中心市场的规模足够充分。80、90后群体逐渐进入生育高峰,国家单独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宽,都刺激着新中国第四轮生育高峰的到来。目前,每年有1600万左右的婴儿在中国出生,城镇人口比例为50%左右,雇用母婴护理人员的客户约占据新生儿的10%左右,随着80后生育高峰的来临,这个比例近几年还会持续增长。
2023年月子中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月子中心呈现高速增长模式。参考较早期发展起来的中国台湾月子中心机构渗透率高达60%来计算,中国大陆地区月子中心市场渗透率不到5%,未来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月子中心的客户群体为产妇和初生婴儿,客户在月子会所中一般居住周期为一个月,消费也为一次性消费,月子中心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客户,如果月子会所的营销和市场拓展工作不能满足月子会所的经营需求,月子中心的客房空置,也会对月子中心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月子中心不能积极拓展市场和开发新业务模式,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月子中心将面临业绩波动的风险。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月子中心在近几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模式。从早期的550家发展到2018年的4050家,同比增速保持在30%以上。参考较早期发展起来的中国台湾月子中心机构渗透率高达60%来计算,中国大陆地区月子中心市场渗透率不到5%,未来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按照2019年至2025年CAGR17%来预测,2025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1.2亿元。
月子中心在发展成熟期将着力于产品、服务创新和相关市场开发,通过推出如产后美容塑形、月子餐外送、婴儿早教、母婴商场等特色产品和服务,开发月子中心市场进行深度的纵向整合,进一步完善母婴行业全产业链的布局。中国母婴市场每年约有80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月子中心作为新兴的“坐月子”选择,目前市场渗透率较低,仍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借助共享经济模式,建立一个母婴健康消费平台,拓展上下游的同业和异业资源,打通月子中心的产业链,有望成为盈利的突围方向,成为下一个风口。
中研普华《中国月子中心行业研究咨询报告》在研究内容上突出全方位特色,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月子中心行业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月子中心行业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目前,月子中心行业在中国市场空间也非常巨大。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月子中心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