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资源创造性开发与利用的结果,我国自古就有常用中药材由一地或多地生产供应全国使用形成中药材主产区的情况,我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2022年,中草药行业行情更多的是呈两极分化趋势,部分品种会稳步回落,但仍有大量品种保持上涨或者坚挺局面。从中草药行情发展趋势来看,2021年是中草药行情的起步年、发展年,当前高位盘整,进入消化、巩固期,属于正常行情发展规律,在库存少背景下,随着货源消化,明年仍有不少品种继续冲新高,同时今年未上涨、涨幅小的品种会出现补涨格局。
(资料图)
随着中药产品在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中药产业也成为国家重点监管产业之一。当下中药市场曾曝出过知名药企药材质量不合格、药品成分掺假、药材物价哄抬、用药不谨慎致人受伤等负面问题,中草药行业产业监管严格化、规范化已是大势所趋。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再到中药产品流通,各个环节必将面临严格的监管,一旦相关方触碰监管红线,整个产业发展或将受到影响。
2023中草药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
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我国中药材资源种类达12807种,其中包括毒性中药材28种;按中药材的形态分类,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此外,为保障中药材的供应,人工栽培药材逐步取代野生药材、尤其是野生道地药材的步伐不断加快。
从物价上涨、用工成本、粮价上涨、农村劳动力减少等背景来看,中草药将进入高价时期。当前,随着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减少呈现普遍性现象,很多药材品种面临无人种、无人采的尴尬局面。劳动力减少,雇工难、雇工贵在各地已屡见不鲜,物价上纱带动工值上涨仍将长期持续。我国中药材主要集中在吉林、辽宁、河北、宁夏、甘肃、湖北、安徽、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市。
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2017年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10%。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
目前随着各种资源急剧减少,环境保护的声音越来越高,而中医又必须要用到中草药,很多中草药材不能仅依赖野生采集,必须要经过大量人工栽培才能满足需要,所以中药材的市场很不错。我国出台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助推中药振兴和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首次以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医药行业的五年规划。此次中医药发展规划的落地,可谓意义重大。在中医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上游“中草药种植”相关企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中草药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我国中医药行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医保健品产品品种丰富,例如:蛇胆、鹿茸、人参……百年老字号中医企业也有数几家,比如:同仁堂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先进的西方西医制药技术涌入中国市场,对我国中药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西医制药技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综合运用化学生物机理,对人体的生物机理进行保护和治疗,然而,中医技术讲究的滋阴补阳,阴阳调和,对人体肌体进行系统的调理保健。虽然近几年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西方化学制药仍然占据着中国的大部分医药市场。中医讲究的是对机理的内在调养,药效作用周期长,药效较为温和;西医用药是一种见效迅速的外用药物,作用显著、治疗周期短,在某些功能方面可以替代中药产品,这对中医药产品市场发展具有潜在威胁。
目前超过70种中药材开展了林下种植、拟境栽培、野生抚育、间套轮作等生态种植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其中人参林下种植已成为东北地区人参生产的重要方向,面积超过270万亩,为药用和食用人参未来的差异化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通过对林下种植、间作、轮作等30种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模式的分析,发现生态种植较常规种植每亩年均增收4000余元,其中25种生态种植模式下的中药材,平均增产17.58%,如苍术和玉米间套作较常规种植增产45%,年均增收4000~5000元/亩,生态种植的人参、黄芪、苍术和柴胡的年均收益是常规种植的7.65、11.96、3.12、1.61倍,投入产出比平均下降57.90%。
中国将中西药产业创新结合作为发展新方向,同时中药市场研发更是重中之重。目前中药市场在库存少背景下,随着货源消化,2022年仍有不少品种价格产量继续冲新高。当前中药行情整个底部价格将明显提升,即使产量再大,行情也很难跌落至历史最低价。我国中药产量上半年数据达到800亿左右,目前中药产业成国家政策监管产业之一,中药文化基础将不断加深夯实。未来中药将凭借其良好疗效及滋补调养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带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中草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6年中国中草药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