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方面,将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和发展储热型太阳能热发电,推动气电、太阳能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融合发展、联合运行。灵活调节电源方面,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将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配套发展。
通过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我国光热发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基本形成,光热发电站使用的设备、材料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具备了相当的产能。在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设备、材料国产化率超过90%,在部分项目中,比如青海中控德令哈5万千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已达到95%以上,并建立了数条光热发电专用的部件和装备生产线,具备了支撑光热发电大规模发展的供应能力,年供货量可满足数百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装机。当前,国内光热发电产业链主要相关企业已超过500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分析:
光热发电作为储能具有天然优势。太阳能光热发电机组既具备同步电源特性、又配置了热储存系统,因此有一次调频和 二次调频的功能。光热发电是经过“光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化过程实现发电,主要优点在于其自带储能,对于弥补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储能方式上,光热发电由于自带储能而具备调峰的功能。通过调峰运行,光热发电可增强电力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减少弃风、弃光造成的电力损失。可以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起到较好的协同、混合互补发电作用,保障电力的稳定输出,提高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占比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而且这种形式的太阳能利用还有一个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太阳能所烧热的水可以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在太阳落山后几个小时仍然能够带动汽轮发电。
光热发电板块1月16日涨0.81%
1月16日光热发电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81%,川润股份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27.59,上涨1.01%。深证成指报收于11785.77,上涨1.58%。北向资金方面,当日光热发电板块北向资金持股市值为45.46亿元,增持0.35亿元。其中增持最多的是双良节能,增持了0.27亿元。减持持最多的是三峡能源,减持了453.12万元。
当前,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一种清洁电力以及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问题的成熟路径,太阳能热发电(也称光热发电)将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实际发展中,由于政策和市场认知等原因,光热发电的规模却被光伏发电远远甩在身后。
2023光热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光热发电正在成为新能源领域较具代表性和潜力的产业,随着发展光热发电替代燃煤火电等传统发电方式开始“破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国家发改委新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润青表示,“我国可进行集中开发的光热发电装机容量高达3亿千瓦以上,光热发电展现出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我国首个在建的最大规模熔盐储能项目在绍兴正式运行,此举意味着我国在光热发电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通过光热储能,CSP可以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功率波动,缓解限电,预计至2024年,作为千兆瓦可再生能源综合体的一部分,中国将在每个省份建设30个光热发电项目,这正反映出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和所需的规模。
风光发电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确定的,更是同时具备时间和空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现阶段风光装机总量大约7.23亿千瓦,发展空间广阔。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国际能源署在《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光伏和风电的发电量占比将从2021的10%增加到2030年的40%,甚至在2050年达到70%。另外,预计到2030年,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翻四倍以上,达到650GW。
欲了解更多关于光热发电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