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新冠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
(资料图片)
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近3年后,其致病力逐渐减弱。与之相对应,中国的防控措施也随之调整,各地防控措施正层层减码。
连日来,中国多地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密集调整,包括取消严格的核酸码检验,减少核酸频次,缩小高风险划定范围,符合条件的密接和特殊情况的确诊病例居家等措施。自2020年初开始实施的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正在松绑。对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当前的防控措施,也正体现出乙类管理的特征。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我国法定的传染病有甲类、乙类、丙类共三大类。传染病医院是专科医院的一种,以传染病患病人群为治疗或防治对象,是医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医院在传染病防控过程中不可或缺,直接关系到国民生命健康安全,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传染病,一般归为甲类或者乙类甲级管理,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对于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会归为乙类;对于传染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传染病,一般归为丙类。
传染病医院与普通医院要求不同,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需设立“三区两通道”,三区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从而避免交叉感染。我国政府发布有《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对传染病医院的建设规模、建筑面积、选址、规划布局、建筑标准、医院设备等有详细要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执行。因此我国传染病医院建设拥有较高门槛。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传染病医院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233537例,死亡22198人,报告发病率为442.16/10万,报告死亡率为1.57/10万。我国传染病主要是丙类传染病与乙类传染病,发病数最高的前三种乙类传染病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传染病患者数量的增多,为我国传染病医院建设带来发展空间。
传染病医院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公共卫生的整体投入产出比可达1:5.5,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地方在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是一座城市更加有能力防控疫情传播、救治患者的先决条件。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深度、广度的加大,传染病的暴发频率和预防难度将远超从前,各地尤其是特大城市亟需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改革劳动人事制度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等手段,尽快解决疾控中心公共服务缺位的问题。
17座万亿以上GDP城市的情况表明,传染病医院在整个医院的占比并不高,且都集中在省会或经济强市。这意味着,在经济实力落后的区县一级基层医院中,绝大部分都没能力建设专门的传染病医院。传染病患者如需就诊就只能去普通医院,这将极大增大交叉传染风险。医院感染科是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冲在第一线的科室。专家指出,新冠疫情使感染科获得重视,新冠疫情后,应将大感染学科建设融入公卫体系,加强经费投入,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作为考核体系,确保“平战结合”有效运行。随着大量经典传染病销声匿迹,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医院传染科经历了从显学到边缘的转变。如今,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经典传染病也频频出现新的问题,感染医学在人类与微生物的较量中要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而是越来越重。抗生素与疫苗的胜利曾让一些人认为,我们再也不需要感染病专家了。而2020年出现的新冠疫情显示,不管是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一部分,还是出于对免疫受损人群的照护,感染医学都需要继续发展。
根据现有数据来推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传染病医院诊疗人次将达到2800万人次以上。而目前我国独立传染病医院数量不足200个,数量少且增长速度与传染病患者数量增长速度相比差距大,因此我国传染病医院供需缺口大。
欲了解更多关于传染病医院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传染病医院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