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备的总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城市基础设施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城市基础设施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给系统、给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卫生系统以及城市防灾系统等六大系统。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城市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性商业服务、教育科研、宗教、社会福利及住房保障等。
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城市基础设施按服务性质分为三类:①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②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文化和体育设施等;③制度保障机构: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部门等。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种类更加增多,服务更加完善。
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由城市中可以发挥调节空气质量、水质、微气候以及管理能量资源等功能的自然及人工系统和元素组成,这些系统和元素发挥着类似于自然过程与功能的作用。这一类基础设施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包括林地、开放空间、草地与公园以及河流廊道等,也就是所有具有渗水性地表和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土壤的场地。因为它模仿自然系统,所以这种“绿地结构”具有整体性,同时也包括了由植被、土地和水体所产生的水系和微气候系统——本质上是城市系统所依赖的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PPP项目数量排名前五位分别是城市基础设施3039个、总投资45564亿元,农林水利1058个、总投资9685亿元,社会事业899个、总投资6671亿元,交通运输875个、总投资29329亿元,环保808个、总投资4348亿元。
国家层面出台促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环境。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14.7万台,同比增长42.1%。
6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集中开工281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98亿元,涵盖新基建、交通、能源、水利、市政设施等多个领域;同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云南省2022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要求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形成有效投资。此次发布的重大项目清单共有项目1200余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农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
深圳、上海、广州、长沙、南京排名靠前。公用充电柱密度超过30台/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的公用桩密度最高,达到118.6台/平方公里,较2020年增加了45.4台/平方公里。海口、昆明、郑州等6座城市的公用桩密度相对增长率超过50%。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计划中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建设干线、支线地下管廊8000公里以上。目前,全国已有31 个省或直辖市公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合计拟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12000 公里以上,远超《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计划。城市综合管廊市场容量将超万亿级别。
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成为关切点。从《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再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再到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专项实施方案,今年多份政策文件释放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信号。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