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53万亿美元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 于当地时间3月22日公布了全球开放式公募基金最新数据。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53万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共同基金总规模为71.0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52.86万亿元。可以看到,全球开放式共同基金规模自2020年以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
分国家来看,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FOF除外)总规模为3.5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卢森堡和爱尔兰。全球公募基金前十强中还包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英国和加拿大。
中国公募基金收益率和发展趋势分析
整体来看,2021年,共176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计为基民实现利润7293.3亿元。头部效应也相当集中,前20家基金公司就赚了4159亿元,超过了一半的利润。
在主动权益利润的比拼中,176家机构去年一共赚了2469亿元,共有12家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投资创造了超过100亿元的利润水平。
基金业绩是决定基金利润的重要因素。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泰智能汽车、国泰融安多策略、国泰智能装备、国泰事件驱动策略、国泰江源优势精选、国泰景气行业、国泰大健康、国泰聚信价值优势等主动权益产品,近三年以来累计收益率均超过200%。
最近两年,基金头部“马太效应”愈发显著,也就是说赚钱能力越强或管理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容易受到投资者追捧,而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更多要依靠持续创新、差异化竞争等手段去争取客户。
但是,规模大并不意味着赚钱能力强,反而如果基金公司一味追求规模的增长,持有人的体验不会好,这也会体现在基金的利润数据上。
公募基金投顾资质逐步淡化“大V”影响力
近两年基金投顾牌照下放,基金投顾资质逐步淡化“大V”影响力。在新发基金遇冷的背景下,存量公募基金规模提升一直依赖于“大V”营销。“大V”成为第三方代销主力军,随着近两年基金投顾牌照的颁发,尚未具备该资质的第三方平台深受影响,主要依靠“大V”“带货”的代销模式遭遇监管约束,然而这并不影响公募对其迷恋。
基金投顾资质淡化“大V”影响,2019年10月份,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开始试点,尚未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纷纷为签约的“大V”寻求出路,有的第三方则是在取得投顾资质后,逐渐淡化“大V”影响力,以推荐基金组合的方式呈现。
2020年公募基金冠军将离职
3月22日消息,2020年内公募基金经理冠军赵诣已向农银汇理基金提出离职申请,下一站或将加盟新设立不久的泉果基金。
2022年1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泉果基金正式设立。泉果基金为个人系公募基金,发起股东为东方红资管原董事长王国斌、原董事长任莉,以及4家员工持股平台。
目前赵诣共管理4只基金,分别为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农银汇理工业4.0、农银汇理海棠三年定开、农银汇理研究精选,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其中,农银汇理新能源在赵诣任职的2年215天里,获得了332.21%的收益。
2020年,赵诣旗下的4只基金包揽了权益类公募基金的收益前四名,收益最高的农银汇理工业4.0取得了166.57%的年度收益。
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