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格局
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已初步形成“3+2”格局。近日,继北京、上海、广东之后,河南、河北两大城市群也获批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现有5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共涵盖47座城市,跨地域“合纵连横”,扮演着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排头兵”的角色。
步入2022年,全国各地竞相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布局推动力度,政策明显“加码”,重点项目接连落地,产业发展日渐活跃的信号清晰释放。除着眼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之外,各示范应用城市群更进一步谋求借此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推动氢能在工业、民用等方面广泛应用,以及发挥氢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更大作用。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显示:
氢能可以利用化石燃料生产,也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来进行生产,其燃烧仅生成水,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通过能源载体和循环碳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的氢利用,有利于缓解全球的能源危机问题。发展氢能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较少对化石燃料的进口依赖,解决能源与环境尖锐矛盾,有利于实现CO2减排目标。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投资前景和相关政策
在地方政策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和四川省等多个省市地区发布了氢能相关政策或规划。
其中,根据北京市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2023年前,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2025年前,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MW以上。
北京冬奥会期间,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开展示范运营服务,是迄今为止在重大国际赛事中投入规模最大的。
冬奥会期间使用的氢燃料电池车主要包括丰田全新Mirai第二代乘用车,首次实现本土研发及生产的丰田柯斯达中巴车,以及丰田和福田首次合作开发的大巴车,氢燃料电池车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奥运的重要一环。
数据显示,上述三款车型每百公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达到18.79公斤、47.01公斤和57.86公斤。以福田欧辉BJ6122氢燃料客车为例,每辆车每天行驶约200公里,可减少约115.72公斤碳排放。
绿色环保的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具有超强性能,可在零下30℃的低温环境下启动,可在零下40℃的低温环境存放,并实现停机自动保护,大巴车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服务冬奥会的车辆中,超过7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搭载亿华通发动机,其燃料电池系统也实现了关键性技术突破。
未来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