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支付加速回归四方模式
目前,条码互联互通预计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条码支付市场约48.9万亿元中,个人码收款占比约25%,共计约12.2万亿元。而针对《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预计将在今年正式落地。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259号文”)。“259号文”要求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第三方支付市场龙头逐步增加
从全球范围来看,支付领域互联互通也符合世界新的反垄断监管趋势。公开数据显示,在超过200家第三方支付牌照中,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含微信支付)的合占市场份额或接近85%。而由于涉及的数据量庞大、场景和流量运营难度较高,支付领域互联互通需要逐步推进。
越来越多大型互联网平台已率先支持众多主流支付渠道,比如美团向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美团支付、Apple pay、Mi Pay、华为Pay、三星Pay等主流支付工具开放;拼多多则向微信支付、支付宝、QQ钱包、花呗等多种支付工具开放。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1-202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投资机会及企业IPO上市环境综合评估报告》分析
随后,支付宝紧接着推出依托于芝麻信用下的蚂蚁花呗、借呗等一系列信用贷款服务产品。支付宝目前的业务种类繁多,涉及生活缴费、手机充值、交通出行、资金往来、购物娱乐、教育公益、财富管理等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各个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使用互联网进行在线支付的用户达到8.72亿,另外有98%的用户把移动支付设置为支付首选,而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24965亿美元,全球占比为45.6%。
初步测算,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第三方支付有助于降低资金流通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支付作为商业社会运行基础设施,更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深挖自身已有数据资源的价值,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前沿科技进行企业服务业务的拓展,开始进行由单一支付服务商向综合型产业服务商转型的尝试,积极寻求自身的二次增长。这成为支付行业发展的大潮流。
未来该行业发展如何?更多相关分析,请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投资机会及企业IPO上市环境综合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