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平衡车具有旋转灵活、携带方便、驾驶简单、绿色环保等多方面优势,兼具代步与娱乐双重属性,已在代步、娱乐、商用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 5G 通信技术的应用,未来智能短交通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产品功能更加丰富、成本逐步下降,平衡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智能短交通行业将迎来快速上升周期。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平衡车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20世纪80年代双轮平衡车概念首次推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动平衡车在传统电动平衡车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信息数据处理、GPS定位技术和人机交互等智能技术。
随着人们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显见。截止目前,高德公司已持续5个季度发布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名备受关注。城市拥堵问题亟待解决,但一时难有解决办法。越来越轻巧、便携的平衡车极有可能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良方。
平衡车市场现状
由于电动平衡车绿色环保、机动灵活、控制简便等特点,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2020年,全球电动平衡车出货量达到1032万台,同比增长23.7%,其中:中国电动平衡车产量932万台,占90%;海外电动平衡车产量100万台,占10%。
全球电动平衡车市场集中度非常低,2020年纳恩博占8.6%的市场份额,阿尔郎占6.3%的市场份额,龙呤占3.9%的市场份额。
中国生产了全球大约90%的电动平衡车,且60%左右的产品都通过出口的方式销售到全球。从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数量来看,2012-2020年中国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数量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数量1188家,同比增长13.58%。
行业监管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平衡车行业进入的企业较多,发展的速度较快,导致我国平衡车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拉低了消费者对平衡车行业的整体印象。我国平衡车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标准等规范尚不完善,急需得到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监管。
目前我国针对平衡车生产企业无具体资质要求,平衡车生产企业尚未纳入工信部机动车生产准入许可范围。我国现有针对电动平衡车的管控主要依赖2017年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出台的两项国家标准:《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GB/T34668-2017)及《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34667-2017),该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从国家层面填补了我国对电动平衡车安全统一要求的空白,为我国电动平衡车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依据和指导,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平衡车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监管政策。
想要了解更多平衡车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平衡车行业并购重组机会及投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两轮摩托车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