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航空航天行业现状,航空航天行业前景如何?航空航天行业是一个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包括机、电、光、液综合能力的精密机械加工工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航天工程,它是,航空工程与航天工程的总称。航空航天工程(Aerospace Engineering)是航空工程(Aeronautical Engineering)与航天工程(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的总称,涉及飞机等航空器与人造卫星等航天器的研究、设计、开发、建造和测试,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 ,包含数学、物理、计算机、材料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6年航空航天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北京是国内航空制造业人才与科技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形成以知春路、中关村为核心的北部研发制造基地,航天航空以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南部高端制造集聚区和以顺义航空航天产业园为载体的航空应用集聚,使北京成为国内航空制造业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
此前,为期3天的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25日正在海口进行。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论坛上表示,后续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同时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有望实现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回”。
中国力压英国和德国成为排名第三的国家,航空航天市场估值为610亿美元。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渴望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强国,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最近航天航空工程的五年规划非常重视建立一个与西方大国对等的本土航天航空生态系统。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部分活动都集中于飞机和航天器的国内市场销售,以及中国商飞C919等新项目的研发。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迎发展利好
“羲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去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探日的时代,意义重大。“羲和号”登天探日,是继“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视”探测之后,在一年的时间之内,对太阳系中的地球、行星以及太阳这颗恒星的探测实现了全覆盖,奏响了深空探测的“三重奏”,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太空旅游至少有4种途径:飞机的抛物线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旅游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的火箭发射能力会逐渐增强,升空的舒适度也会大大提高,并且随着运载能力的提高,大规模太空旅行也将会实现。美国银行美林公司去年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30年太空行业的价值至少为2.7万亿美元,而维珍银河商业航班的收入,预计将从明年的3100万美元增加到 2023年的5.7亿美元。
进入2020年,中国航天产业链上相关的民营机构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全球各地相继建好测控站,并与国际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提高了中国测控能力,并以商业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2021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多个重大航天事件令人瞩目。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其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预计实施11次发射任务。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6年航空航天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