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公布
国家体育总局今天(26日)联合公布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包括北京延庆海陀、河北崇礼、河北涞源、内蒙古扎兰屯、辽宁宽甸天桥沟、吉林抚松长白山、吉林丰满松花湖、黑龙江亚布力、四川大邑西岭雪山、陕西太白鳌山、新疆阿勒泰和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等12家入选。
这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将依托所在县域,打造高水平的滑雪运动设施和高品质的旅游度假服务,满足滑雪度假消费需求,推动冰雪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完成“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阶段性目标。
滑雪行业迎来发展势头
我国已有约6,700家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且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滑雪、滑冰、冰球、冰壶、冰雪运动、雪上运动、冰上运动”的冰雪运动相关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超过70%。注册资本方面,32%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为100万以内,29%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
从行业分布来看,34%的冰雪运动相关企业分布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此外,还有22%的相关企业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在批发和零售业,8%在制造业。
从省份分布上看,河北省拥有的冰雪运动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800家。此外,黑龙江、广东和吉林三省的冰雪运动相关企业也均超过了500家。在城市分布上,冰雪运动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最多的城市为哈尔滨,有450多家。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城市为北京和张家口,均有300余家相关企业。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冰雪+”成为高频热词,冰雪经济持续升温,大众对冰雪消费的热情也被点燃。此前京东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双十一”购物节正式开始后10分钟,其滑雪品类自营订单量同比增长10倍。在天猫平台,截至11月11日凌晨1点,滑雪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40%。女性滑雪服、亲子滑雪产品成为畅销单品,运动相机、无人机等“滑雪伴侣”也迎来销量大涨。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指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了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在冰雪扶持政策的加持下,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中国冰雪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向纵深推进,让“冷资源”发挥“热效应”,“冰天雪地”也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并明确提到,以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将超1.1万亿元。业内指出,可借助冬奥契机,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速激发我国冰雪产业及体育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尽管有疫情影响,但是在北京冬奥会、冰雪出境旅游回流、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冰雪设施全国布局等供需两方面刺激下,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业内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国内冰雪旅游收入将超1.1万亿元,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占比将接近五分之一,冰雪运动户外产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想要了解更多滑雪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中国滑雪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