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量化基金募集热度下降
年初,被散户视为“羊毛收割机”的量化基金募集热度大幅下降。2021年量化基金的业绩一度好到“员工拿5000万年终奖”,年底更有9家百亿私募“封盘拒客”,年前“一份难求”的量化基金却在2022年开年出现普遍回撤,销售遇冷。
截止最新数据,量化基金备案数量为203只,与2021年12月份的768只相比大幅缩水。从募集情况来看,2021年量化基金平均每月发行726只,其中7-10月为量化基金发行高峰,月均发行接近1000只,而2022年1月以来,量化基金备案数量为203只,环比大幅缩水。此外,近一个月有业绩纪录的4851只量化基金整体收益为-0.55%,其中2193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比仅为45.21%。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私募基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相比于传统股票型私募基金,量化基金规模普遍不大。国内量化策略从2008年左右开始发展,至今行业初具规模。目前国内量化私募管理规模之和约2000亿,策略类型包括市场中性、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多空、CTA策略、量化多策略、期权策略、套利类策略等。
2015年以来,量化策略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量化赛道也日趋拥挤。在目前的市场里,私募基金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的还有公募基金、包括证券公司、散户等等。目前的两市流通市值差不多是40 多万亿,量化现在也就1 万亿出头,所以在A 股市场还是只占非常少的管理规模,对成交量而言占了20% 左右。
长期来看,指数增强策略配置价值更高。过去市场中性策略基金是低波动高收益率的产品,但2021年以来由于量化投资的飞速发展,超额收益明显衰减,而且波动会越来越大,股指期货的基差波动幅度也显著增加,因此市场中性策略不仅收益率逐步下降,波动也在加剧,性价比逐渐低于能够捕捉时代贝塔收益的指数增强策略产品。
2021年量化策略的业绩表现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表现超越主动权益策略;二是从中证500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来看,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差距显著收窄。这主要缘于私募基金规模快速上升,一定程度上摊薄超额收益空间。
量化投资行业前景如何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量化交易的迭代速度,远高于国外。而随着注册制全面开花,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未来的量化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在未来,国内量化交易的升级速率还将保持,量化投资的发展空间广阔。
量化私募在交易上的优势,使得他们一方面扮演着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提高市场定价的有效性。根据报告数据,目前量化私募在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规模之和占比不到10%,远小于国外量化对冲在对冲基金中规模占比,市场的增长前景较大。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私募基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