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
12月20日,我国宣布: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送电成功。这是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意味着在该领域我国成为世界核电技术的领跑者。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产后,高温气冷堆将进一步向“氢、汽、水、热、电”五大细分目标市场进军,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高温气冷堆综合解决方案。
据介绍,高温气冷堆被誉为“不会熔毁的反应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被誉为“最安全的核电站”,在任何的事故情况下,反应堆都不会熔化,也不会造成大量放射性释放,给核能应用带来一个新的境界。在固有安全性的基础上,高温气冷堆还具有温度高、环境适应性强、多模块灵活组合等特点,其温度参数也覆盖乙醇提纯、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制氢等领域绝大部分热源需求。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版核能发电项目可行性专项研究及投资价值咨询报告》分析
核电行业分析
随着我国核能实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持续提高,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全球三代核电技术AP1000首堆、EPR首堆相继在我国建成投产,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工程投入商运。在技术上,中国率先实现由二代向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并且,自主化、国产化水平稳步提高,核能产业链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中国都离不开核电,随着核电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安全技术措施的不断完善,中国核电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国核电技术的不断成熟,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中国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中国核电必将走出国门、服务世界。
核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是核电设备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的国产化率平均达到70%左右。在核电设备部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对内构件控制杆燃料装卸料设备、一体化安全壳顶盖等均已实现100%国产化,国内厂商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未来,我国核电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方面有望取得重要突破,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后处理科研有望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将逐步掌握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的标准设计技术,初步建立起闭式循环的产业能力。若干低放废物处置场将建成,并将开展高放废物处置实验室建设,满足核电站放射性废物集中处置需求。
想要了解更多核能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版核能发电项目可行性专项研究及投资价值咨询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电力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