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行业指纯粹由手工钩织成,或由机器针织、钩针编织成形的产品的制造行业,在目前的普遍认知中,既包含针织面料的制造和加工,也包括针织服装的生产制造。针织行业上游原材料包括棉花、羊毛、化学纤维等;中游是针织面料(胚布),在通过下游制作成市面销售的针织面料和针织服饰。
针织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针织工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产品门类越来越宽,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产业比重加大。针织服装比重已经超过机织产品,针织纱比例超过50%,针织面料比重也加大,市场创新,品牌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今年整个形势不利因素更多,环保趋严、中美贸易不确定性等都给行业发展带来压力。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变化大,针织企业数量占整个纺织行业10%,但出口占1/3,因此汇率变化对行业影响较大。
2020年,中国针织行业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707.99亿元,其中,针织服装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50.15亿元;服装产量为223.73亿件,针织服装占到服装产量的58.02%。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在‘科技、时尚、绿色’的新定位中,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针织行业随着针织服装的外衣化、时尚化、智能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中国针织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我国针织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是集群化,其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有效发挥,目前我国针织行业已形成针织服装、面料、经编、袜子、手套等规模化、系列化发展的针织产业集群地区,成为针织产品名城和基地。集群化发展能够更好地带动我国针织行业的发展。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消费者渴望采购到安全、无毒的产品,希望这些产品是在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且对社会负责任的环境中生产制造的。我国消费者目前对服装和家纺产品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关注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90%的中国消费者有意识地希望采购到生态环保纺织品,近50%采购过生态环保纺织品,其中针对婴童、儿童类对象比例更高。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设备、生产线、车间的智能化逐渐运用到针织行业之中,从而达到针织设备的联网与智能化的有效管理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提速降费和覆盖度的不断提高,快递及物流配送体系的覆盖范围越发广泛,这将为我国针织行业提供更多元化的销售渠道。
未来针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有业内人士介绍,2021年针织行业要继续加强服务供给侧改革,继续推动行业创新与产业升级,力争从全针织生产的角度,将行业的技术信息、科技提升工艺流程上的相关资讯向全行业推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协会工作更加专业化、有序化和常态化。随着中国针织行业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销售网络的完善,未来几年中国针织行业市场规模将呈现温和增长态势,到2024年,中国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有望达到8000亿元左右。
想要了解更多针织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5年中国针织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棉纺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