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台下学习到登台演讲,从以小剪刀、小镊子参展到引领眼科医学发展,在眼科医学领域,中国眼科界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近1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眼科医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经验,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引领着眼科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奋发图强,带着自己的产品走到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眼科医学交流中的中国亮点。中国眼科医学正用实打实的成绩,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自信。
5月,在“朗沐上市七周年庆”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回忆过往时不无感慨的说道,近年来,中国各行业乘风破浪,逆势而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眼科学也不例外,如今中国眼科医学有了自己的自主创新药品,有了世界一流的眼科技术,这是乘着国家发展的红利,一代一代眼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医师报》特别策划《朗沐7周年·见证》系列报道,与医界同仁们一同探索属于中国眼科民族创新药的时代印记。
艰难中起步:在台下学习 以小剪刀、小镊子参展
198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刚参加工作,来到医院眼科的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那时已处于全国领先的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科室里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也少得可怜,绝大部分药品都是仿制药,就连常用的眼药水都是仿制国外的。国外先进的治疗理念和创新药物,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传到国内,那时中国的眼科医疗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跟着走,学着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眼科界临床研究还是跟步走的状态。”魏文斌教授介绍,那时候国外哪个领域热中国眼科医生就跟着做,但做的也多半是回顾性研究,与国外临床研究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开展国际合作,是国家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则回忆说,那时的中国眼科医生,渴望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他们或到发达国家留学,或去做访问学者,或参加国际会议,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出国门,去吸收先进的理念与技术。“那时候我们主要是学习,在国际会议上很少有中国医生发言、做主持人。”
而那时各种国际会议的展会上,眼见之处全是外国品牌和产品,几乎看不到中国的任何产品。后来,慢慢地在一些小小的展位上,出现了中国制造,但也仅仅局限于手术用小剪刀、小镊子等,依然是展会中的配角,聚光灯的位置还是被外国品牌的前沿产品把持。
获国际认可:走中国特色科研之路 让眼科医学站在舞台中央
随着国家的进步与富强,中国眼科医学不断进取,通过学习、切磋,提升着自身实力。越来越多的中国眼科医生走上国际舞台,发出自己声音,展示中国人的风采。现在,中国眼科医学针对中国眼科发病特点,在临床研究中注入自己的想法,设计更科学,采用国际认可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比如眼科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科肿瘤领域等,中国眼科医生都做出了具有中国眼科特色的临床研究,在国外高等级期刊上发表,让中国眼科科研水平大大提升,逐渐被国外学者接受。
同时,我国眼科医药和器械也走到了世界眼科舞台的正中央,以创新生物药的代表——朗沐(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为例,其在临床疗效上达到了国外同类药品的水平。在朗沐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和糖尿病黄斑水肿,这三个适应证获批的过程中,魏文斌教授牵头了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康柏西普治疗的临床多中心研究,该临床多中心研究持续了两年多。魏文斌教授表示,该研究无论是试验设计,还是试验质量的监控,都与国际上接轨,被国际同行所认可。
而朗沐投入市场的临床结果,也让整个中国眼科医学界获得了满满的信心。研究结果显示,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黄斑水肿,无论是分支静脉阻塞还是中央静脉阻塞,应用半年后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国际上同类产品相比,康柏西普疗效毫不逊色,这也坚定了中国眼科医学界对自主研发国产药物的信心。
魏文斌教授认为,中国眼科医学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是在促进中国的创新药接近临床、进入临床,中国的医药企业要能够站到国际舞台上,为中国老百姓真正的带来实惠。
展望未来:不让别人“卡脖子” 用创新让路越走越宽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创新能力是最大的助推器。医药行业担负着保障人民健康的伟大使命,为了不让“芯片卡脖子”事件在医药行业发生,医药创新任务艰巨,更需砥砺前行。
作为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眼科大家,陈有信教授在不同场合积极呼吁国产的重要性。他表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行之有效的药物、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会有很大的风险。疫情期间,因各国封锁,进口延滞,很多药物无法及时进口,这种弊端已经显现。
陈有信教授表示,要承认别人的东西质量上有优势,虚心学习,就像火星车落到火星上时,总工程师说:我们跟美国的好奇号仍有很大的差距。有差距不要紧,认清差距,迈开步努力追赶就不晚。“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陈有信教授希望,国人一定要自强,要有决心勇敢地创新,企业与医生合作,一定能制造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惠及广大病患和人民。
孙兴怀教授总结道,虽然以前我们依靠国外进口,但是现在自主研发也越来越多,如民族企业成都康弘药业,就是其中的标杆,其研发的新一代抗VEGF融合蛋白,是中国首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通用名的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I类新药。还有其他企业,在诊疗设备、手术设备、人工晶体等方面都不断创新出现,而且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也不遑多让,有的甚至还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是我们眼科医生的骄傲,更是中国发展的骄傲。”孙兴怀教授对中国眼科的未来充满希望。
近些年,中国眼科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沙眼已基本被消灭了,白内障复明活动正在稳步推进中。在伟大的民族复兴梦中,眼科医学筑梦光明,让每一个中国人拥有一双光明健康的眼睛。同时,眼科医疗队做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头部队,为沿线国家做了很多的白内障复明手术,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健康,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彰显了大国的风范。
而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后,康弘药业积极响应并参与,相继加入“一带一路”眼科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光明行”项目,向世界传递中国企业的公益力量。正如康弘药业集团董事长柯尊洪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中国医药国际化的道路不可逆转,康弘洗牌替代进口药为国人送去光明使命不变,康弘将继续深耕眼科、回报眼科学发展的战略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