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全世界最大机器人市场
据悉,今年1至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 29.8 万套,同比增长 51.9%。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央视还指出,为了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2016 年起,全国陆续成立了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合而成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涵盖了动力电池、机器人等多个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今年11月又新批复组建5G中高频器件、玻璃新材料、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智能语音等 4 家创新中心,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也达到了21个。
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其中工业机器人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机器人换人”大潮下,机器人消费市场快速扩大。2019年,依托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试孵化能力、应用示范能力及行业支撑服务能力等,中国会逐步形成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行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对于改善中国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差距尚存的问题意义重大,对推动中国高端制造的创新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口老龄化、被压抑的需求、新的医疗进步和AI医疗诊断正推动医疗保健行业扩大新的、实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其结果将是对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持续投资,以及传统医疗保健公司在医疗设备和仪器领域新一轮并购浪潮,因为他们在寻求新的增长途径。
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5.8亿美元,2016至2021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1.5%。其中,工业机器人144.9亿美元,服务机器人125.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65.7 亿美元。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机器人市场也将逐渐回暖,预计到2023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77亿美元。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即便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为全球贡献了40%左右的份额,连续多年稳坐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地位。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
“十三五”以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实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报告显示,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全球领先,是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445.7亿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302.6亿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90.7亿元。从各地区发展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依然处于领先位置,珠三角地区机器人应用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京津冀地区智能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东北地区龙头企业表现强劲,带动区域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中部地区注重引入其他地区机器人产业外溢资源,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规模与质量实现明显提升,后发潜力巨大。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将全国划分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共6大区域。其中,长三角地区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最为雄厚,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机器人其次,东北地区虽有一定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但近年来整体表现有限,中部和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则比较薄弱。中部地区凭借地方政府有效的宏观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包括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在内的产品研发、产业化应用、集成应用示范、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已逐步在芜湖、洛阳、武汉、长沙、湘潭等城市形成产业集聚。
想要了解更多机器人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2022-2026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