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成本未来5年有3倍左右下降空间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要建立以零碳一次电力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努力方向应该是在2040-2045年左右实现电力系统零碳化,同时在2050-2055年期间实现整个能源生产系统碳中和。风光发电成本过去10年以来都在下降,储能的成本未来5年会有3倍左右的下降空间。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关键词为“储能”的现存企业1.79万家,2020年新增2634家,同比减少25%。2020年上半年新增1163家,同比减少6%。从城市分布来看,深圳以3249家位列第一,东莞、合肥、苏州和西安分列第2-5位。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在3000-5000万元的储能企业数量最多,占比高达27%。
储能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新能源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结构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0GW,同比增长超600%。且装机规模较大的项目数量达34个,是去年的8.5倍,辐射全国12个省份。
国外市场中储能行业发展速度同样超出预期。欧洲方面,根据BNEF统计,欧洲2020年新增储能装机量1.2GW/1.9GWh,同比增长19%。美国方面,根据Wood Mackenzie和ESA统计,美国2020年新增储能装机量达1.46GW/3.48GWh,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1.1GW/2.6GWh,是主要的增长动力,同比增长207%。
我国国家层面政策推动储能技术从研发示范向大规模应用发展转变。我国在储能产业的战略布局开始于2005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2010年,储能行业发展首次被写进法案,《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第十四条中规定“电网企业应发展和应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在此法案指引下各地开始制定储能相关政策。2011年,储能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明确储能研究方向。2014年,《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利用储能去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消纳问题。2016年,《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成为电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2017年10月11日,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储能发展任务。2019年6月,《2019-2020年储能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同时为“十四五”期间储能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奠定基础。
想要了解更多储能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1-2026年地热供暖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