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我国“双碳”目标政策以来,碳中和似乎已经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首笔成交16万吨,首日累计成交量410万吨,成交金额2.1亿元,截止11月4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2214万吨,累计成交金额9.88亿元。
全国碳市场每日成交数据
来源:公开资料
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通过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中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开展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2021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前景规划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正式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根据《意见》,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碳交易市场领域专业技能人才
碳交易市场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步骤是监管部门对覆盖范围内的企业设计合理有效的排放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然后通过市场交易机制促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进行碳减排。准确跟踪测量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助于对企业进行碳排放量配额的合理分配,全面、准确的碳排放监测能够助力碳交易市场顺利运行,使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这为碳监测行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碳排放领域专业技能人才分为碳资产管理师、碳排放管理师、碳监测工程师、碳排放交易师、碳排放评估师、碳排放咨询师等岗位人才。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1-2025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发展态势与前景展望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