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不法机构或个人以“全额退保”“退旧投新”等虚假承诺为诱饵,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业务,实则暗藏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获取及泄露个人信息等重大风险,严重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权、信息安全权及自主选择权,破坏保险市场秩序。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郑重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维护合法权益,切勿轻信非官方代理行为。
一、明晰法定权益,坚决抵制非法代理
消费者依法享有《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自主选择权、财产安全权及信息安全权。退保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议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包括线下营业网点、官方APP、客服热线等)直接办理。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代理退保”为名,要求支付手续费、提供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原件等敏感信息的行为,均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及保险监管规定,可能造成资金损失与信息泄露。消费者应立即拒绝此类诱导,并通过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或官方平台实名举报,切实履行自我保护责任。
二、以案为鉴,精准识别两类高发骗局
(一)“虚假承诺”诱导退保:谨防“全额退保”陷阱
典型案例: 某消费者轻信“代理退保”人员“可100%退回3年前重疾险全部保费”的承诺,支付20%手续费并提供保单及身份证信息后完成退保操作。事后发现,退保金被非法侵占,且个人信息遭恶意转卖,导致后续遭遇电信诈骗。
风险警示: 正规退保严格依据保单现金价值核算,不存在“全额退保”的绝对保证。保险合同退保金额受投保年限、产品类型等因素影响,第三方承诺“全额返还”均为虚假宣传。消费者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查询保单价值、咨询退保事宜,切勿向非授权主体提供个人信息。
(二)“退旧投新”诱导:警惕保障中断与资金风险
典型案例: 不法分子以“旧保单收益低、保障不足”为由,诱导消费者退保后购买所谓“高收益、高保障”新产品。经核查,该产品未在金融监管总局备案,实际保障责任与宣传严重不符,消费者不仅损失退保现金价值,更面临保障真空期的风险。
风险警示: 保险产品收益与保障范围需以监管备案信息为准。如对现有保单存疑,应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进行专业咨询,切勿因“高收益”话术而盲目退保。退保可能导致保障中断、重新投保时保费上涨或被拒保,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三、依法维权指南:遇险及时行动,依法求助
若已卷入“代理退保”纠纷或发现违法线索,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核实保单状态: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确认退保手续真实性及资金流向;
2、固定证据:保存通话记录、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材料;
3、依法求助:致电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寻求帮助,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
结语: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强化对非法“代理退保”行为的监测与打击力度。平安人寿广西分公司提醒您:消费者是自身权益的第一责任人,请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非官方承诺、不泄露敏感信息、不委托第三方代办。通过正规渠道理性维权,共同筑牢金融消费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