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研究院,总有一个身影常年驻守实验室与车间。他是深耕药物研发十余载的“拓荒牛”,是挑战技术高地的“攻坚牛”,更是以匠心筑企的“孺子牛”。他叫王玉军,东北制药研究院副院长,他用执着坚守与持续突破,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进东北制药研究院,见证了一位科研工作者以实验室为战场的生动场景。
深耕研发十余载的“拓荒牛”
王玉军常说:“研发没有捷径,把重复的事做到极致,就是突破的开始。”作为30多个新产品项目的参与者、11项国家专利持有者,他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原料药研发中,演绎了一场艰苦的“耐力赛”。
这款用于终止产后出血的药物,因其复杂的分子结构,加大了合成研究的难度。为攻克100余种异构体杂质的难题,他带领团队扎根实验室,攻坚研发“珠峰”。初期试验中,他全天监测反应数据;中试阶段,他驻守现场逐一审核参数。历经数百次试验、数十次路径优化,项目终于实现突破——2022年1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原料药通过CDE审评,东北制药成为国内首家该产品过评企业,填补了国产空白。
挑战技术高地的“攻坚牛”
“搞研发就要敢碰硬骨头!”面对依非韦伦原料药制备项目的高难度与高风险,王玉军以安全评估为基石展开攻坚。团队在闲置区域搭建符合规范的临时实验室,寒冬中身着防护装备的王玉军实时调整实验参数。
为缩短周期,他们白天守现场、夜晚做复盘,仅用三个月完成中试与验证,完成依非韦伦原料药的制备研究,为企业“原料+制剂”一体化生产再扣上关键一环。
以匠心筑企的“孺子牛”
实验室是王玉军展现自我的舞台,近两年,他主导开发了10余个原料药项目,其中4个项目已获国家注册登记批准,4个项目完成注册登记申报,为企业研发注入强劲动能。
从手性药物的精密合成到高危工艺的安全突破,王玉军的工作日志里写满“坚持”与“挑战”。他用行动证明:工匠精神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在重复中追求精度,在风险中开拓通途,以对技术的赤诚热爱,让每个平凡岗位成为创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