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在各艺术领域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齐白石从四十岁始,曾五次出游大江南北,名胜古迹,见到西安的碑林、雁塔坡、清华池,游览长江洞庭、衡山、庐山、桂林等名川大山,开阔了眼界,师法大自然,充实了作品“造化”之内容。每到一处,对景物打素稿,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作品的初稿。出游中赏遍了古今名作,如八大山人、陈白阳、石涛、扬州八怪的金农、黄慎、郑板桥等,收益颇多,对齐白石影响很大,使其赞叹不已。
齐白石《山水》
齐白石的山水画虽也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但与前人相比,则显示出更开放的气度和更自由的艺术表现空间。同样面对的都是水墨画的核心问题,但解决的方式却受自身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源和个性资源约制。齐白石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甚至省略山水中的人物,或把人物视为点景,但决不是被动的摹写,决不忘表现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感情与愿望。尽管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水是有限的,是形貌上的,仅能是自然景物的局部或社会生活环境的侧面,但或者通过有限的取景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者在一山一水中寄托了对其乡土的感情。既描写自然风物的外貌及其丰富变化,又注重显现其运动中的内在联系。
此幅《山水》作于1925年,画面营造出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不同意境的构筑,实现“画外意”与“意外妙”,去吸引观者、感染观者。为创造动人的意境,要求齐白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观赏了解认识、感受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之总和酝酿为胸中丘壑,胸中意象,按写境与造境两种意境构置方式诉诸笔下。所谓写境,即寄情于实际存在的景物,更强调审美对象的实在性与具体情。所谓造境,即对现实景物进行更大胆的艺术概括、艺术提炼与艺术幻化,从而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理想与愿望。二者境象虽有具体与宽泛的不同,却无不以情与意为主导。
在形象的描写上,齐白石之《山水》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了既反映树石类别的特点,又更具程式化的手法,主张灵活变化,实际上是以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进行写实。在空间的处理上,齐白石要求“以小观大”,“折高折远”,游动视点,把高远、平远、深远、阔远巧妙地加以灵活运用。山水画的构图,比之人物、花鸟画更重视“势”的表现与“开合起伏”。所谓“势”,也就是具体形象间的联系;所谓“开合起伏”,则是这样联系中的节奏变化。对“势”与“开合起伏”的高度重视,是在静止的画面或简或繁的形象组合中体现大自然内在联系与运动的重要手段。齐白石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一般的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笔法主要表现为多种皴法,墨法则湿者有“染”,干者有“擦”。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彼此互相渗透,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事,展现出笔墨状物抒情与表达独特风格的魅力。
作者简介:
宋行标,字修水,号长石,1957年7月出生,浙江绍兴人,现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先后出版著作共计70余万字,获优秀著作出版奖;同时发表理论文章50余万字,分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及哲学课题奖。
主要著作:
·《中国绍兴水文化》 中华书局 2001年3月
·《长石论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8月
·《画坛拾微》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年3月
·《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月
·《情系江南——艺术家笔下的江南水乡》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9年3月
主编书目:
·《商学之祖范蠡与当代绍兴商人》(主编:吴慧、副主编:宋行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4月
·《水墨江南》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4月
·《文化江南——陈逸飞、潘鸿海、梁平波绘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3月
·《潘鸿海油画作品选集》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0月
·《王羲之书法全集》(1—10卷)(主编:江吟、宋行标)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8年6月
·《陆俨少绘画作品典藏》 (编著:陆亨、宋行标)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5月
·《林风眠绘画作品典藏》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长石斋珍藏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国风——中国近现代艺术珍选集(全二册)》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8年5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